前言对於旅人改变的好奇.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言对於旅人改变的好奇

●前言~對於旅人改變的好奇 ●關於認同影響認同的討論 ●Lacan的鏡像理論與 Hall的後現代主體理論 ●心理分析與文學 ●旅行文學的定義 ●論述的起點 前言~對於旅人改變的好奇 抽離開自己原所最熟悉的一切人物環境,你對這個新地方感到很陌生,這個新世界對你也一無所知,「我是誰?」「你是誰?」不再是前提存在的共有認知,而是無數的問號,有待一點一滴在社會結構運作中再拼湊建構起來。我是誰、認同問題,向來不是一個單純自由心證的存在,而是社會的產物。進入到、生活在一個新的社會裡,代表開始要與當地社會互動,發生關係,個人在原有社會中建構出的人、我關係及自我想像與認同,也會因為來到有著不同社會結構的新環境而產生變化。 旅者在不同時空、國家框架,以及認同擺蕩之間,為的就是從一種不固定的位置,與他者對話、協商、再定位。而旅途中所見符號,如文化、經濟、人種等等則彼此交織互為辯證。 前言~對於旅人改變的好奇 這種欲望的對象以「文化想像」的方式出現,制約著被殖民社會的社會制度,並且進一步普遍化為普同的心理狀態。換句話說,認同問題的展示場域不再僅僅是社會機構的明顯(explicitly)結構方式,更是面對不同人群時的隱含(implicitly)心理狀態。 旅人在跨文化空間中的行動及其所具有的文化深層意涵,所引發的認同變動;亦或,在旅行過程之中,旅人是否以一種更具理想性的我,另一層面來說,一種戴上面具的我表現呢?不管是被他者或異質的文化空間之中的各種紛紛激素所誘發[如得利者或物的出現]或是自己在象徵界與理想界之間的排徊都是值得更深一層探討的 關於認同影響認同的討論 認同的劃分,是基於什麼樣的基礎呢? 又,在旅行過程之中,會遇到什麼樣的認同影響呢? 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認為所謂的「身份」(identity)是「想像社群」(imagined community)的建立,存在著社會化的根源 身份認同已是一種對新形式(form)的渴求,也就是對新的「論述系統」(discursive formation)的建構(陳清僑,1992)。 關於認同影響認同的討論 Jonathan Rutherford提出認同行為乃一種不斷「轉化的形成過程,認同對象一旦固定住,那麼文化創造的生命力(innovate)則將消失、死亡」。在去中心化後,開放認同所謂邊緣文化,並使自己原有文化改變,因此,也開放出自己內部的差異。所以他認為認同必須是一種創造、具生產力(productive)的過程。 如果我們接受個人形成之建構性,甚至是虛構性的說法, 那麼我們就必須理解一個個體身份的「型塑」過程所沿續而成的變動。 多重位置的主體性(multiplified subjectivities)可以在各種不同文化間創造複合性的關係。 關於認同影響認同的討論 身份並不是固有的,而是逐漸因「認同」話語論述,透過總體性的符號表述,逐漸想像生成(王學玲,1999)。 身份認同(identities)是在與遊動的他者(mobile others)的比較中組成的(王富文,2001)。 Said《東方學-後記》中提出了身份,不管東方的還是西方的,法國的還是英國的,不僅顯然是獨特的集體經驗之匯集,最終都是一種建構--牽涉到與自己相反的他者身份的建構,而且總是牽涉到對與我們不同的特質的不斷闡釋和再闡釋。每一時代和社會都重新創造自己的他者。因此,自我身份或他者身份絕非靜止的東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人為建構的歷史、社會、學術和政治過程,就像是一場牽涉到各個社會的不同個體和机構的競賽。 Lacan的鏡像理論與Hall的後現代主體理論 Jacques Lacan(1968)對此詞語的解釋最為著名。他認為他者的使用在other及Other上的區別有關,小寫的other是指相似於自我(self)的他者,也就是鏡中自我――在鏡中充分相似且能認出的形象,亦即在鏡中看見了自己的形象,認出了自己,發現自己的肢體原來是一個整體,在鏡前的自我認識就是「我」首度出現的鏡像階段(mirror stage),此鏡像是必須相似於自己,又需分離於自我主體,以彰顯出主體優勢的形象。 (李幼蒸譯,1988) Lacan的鏡像理論與Hall的後現代主體理論 在Lacan的主體理論中,自我產生於鏡像階段,但是,所產生的 認同乃是一個完整卻虛構的理想自我,只存在於想像界中。另外,在Lacan的慾望論中,欲望起源於分裂或匱乏,因此所欲望的總是所匱乏的,亦即他者,而且因為慾望乃是永遠無法到達指涉對象的能指(a signifier),所以這一個永遠無法挽回的缺失使得慾望並不能被所獲得的暫時認同所滿足,而又產生新的慾望,如此週而復始,慾望永無止境(洪倩文,2003)。小孩原以為母親與自己是一體的,但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