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之空间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地利用之空间分析

土地利用之空間分析 報告者:林育瑋 一、研究動機 由於土地資源有限,在人口的迅速成長,都市化日漸擴張與社會變遷迅速的情形下,土地面臨了極大的開發壓力,而不當的土地利用形式將對環境產生相當大的衝擊。故透過土地利用的研究將有助於人與環境間的互動關係,且由於土地利用受到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因此瞭解土地利用的機制與變遷趨勢,並找出土地利用在空間變化上所遵循的脈絡與其空間擴散形式,進而進行預測土地利用變遷模式,將有助於土地利用規劃進而控制或減低土地利用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 在土地利用研究之中,早期受限於調查技術與資料來源,大多以文字或圖面的描述來表達土地利用的空間分佈,如此不但須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在土地利用變化快速的都市地區尚缺乏時效性。近年來由於科技進步,土地利用調查資料的蒐集較以往方便與準確,如:利用衛星遙測影像、航空像片等等均能提供土地利用研究者更迅速、精準的資料來源。 而有關土地利用的研究方法也逐漸由文字性描述轉變為以數學方式建立指標及統計分析,但在諸多的研究之中卻很少由空間的角度來探討土地利用是否會因其空間性之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擴散形式,而有許多計量方式與景觀生態學中有多項統計方式與指標將可幫助探討分析此一特性。因此本研究將以建成地與農業用地的相互衝擊與擴散模式為例,從空間資訊的角度切入,借用多變量分析或景觀生態等指標來量測小地區土地利用變遷上的空間擴散,並以地理資訊系統為輔助分工具,來較細緻的探討土地利用形式在時間序列下變遷的空間差異性。 二、研究目的 (一)提出一個空間分析方式來度量土地利用的空間分佈型態,對於未來土地規劃或環境影響評估上將有所助益。 (二)瞭解建地與農地在受到相似外力因素影響之下,因空間分佈型態之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擴散形式。 (三)以中和地區為研究個案,探討原本為鄉村的衛星城鎮在短期內迅速轉化為都市過程中建地取代農業用地背後的空間資訊,以瞭解在這個轉化過程中所提供的土地利用空間資訊,來驗證所提出的空間分析方式是否合適。 三、文獻回顧 景觀生態學是研究一地理區域(景觀區域)內各種生態系統間的關係,它們的結構和空間分佈格局,其功能特性與區域環境間的關係。(蘇文貴,1993)。景觀生態學是地理學與生物學之間的交叉科學,它把地理學研究空間相互作用的水平方法與生態學研究功能相互作用的垂直方向結合起來,探討空間異質性的發展和動態及其對生物和非生物過程的影響,以及空間異質性管理(景貴和,1993)。 景觀是由相互作用的嵌塊體(Patch)以類似形式重複出來的,是具有高度空間異質性的區域。而組成景觀的要素按其形狀和作用(肖篤寧,1993),可分為下列三種要素: (1)、嵌塊體(Patch):景觀空間比例尺上所能見到的最小均質單元。 (2)、廊道(Corridor):是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線狀或帶狀嵌塊體。 (3)、基質(Matrix):相對面積高於景觀中其他任何嵌塊體類型的要素, 他是景觀中最連續的部分,往往形成景觀的背景。 景觀生態系統的空間結構分析方法主要從地理空間分析以及區為論的空間結構分析方法發展而來(肖篤寧,1991)。而景觀空間結構的指標體系除了景觀空間結構的基本參數,如:嵌塊體的大小、分佈狀況、形狀之外還有一些景觀特徵的若干指標,如:破碎度、連接度、碎形等等。 近年來國內從事土地利用空間分析方面多著重於『土地利用變遷』之研究,且涉及景觀生態指標與空間概念者並不多,僅丁志堅(1997)以馬可夫鏈模式來探討土地利用在時空方面變化之情形,他以馬可夫鏈結模式(Markov Chain Model)推導出不同時期的土地利用變遷理論趨勢值,度量土地利用變遷趨勢,然後應用群集分析(cluster analysis)於研究區,來度量土地利用在時間與空間(space and time)的變化情形。而蔡靜如(1998)融合了景觀生態學與計量方法來研究分析台北盆地土地利用變遷趨勢與影響因素。以上是分別利用計量方法與景觀生態學中的多樣性指標對於土地利用的分類與影響因素來分析。而國外,則多以景觀生態理念來研究景觀結構於時間空間上的區位變化型態,如Aaviksoo(1993)、Boerner et al.(1996)等,均應用景觀生態學的度量指標進行分析。 而其他景觀生態與土地利用相結合的研究還有:陳永森(1995)以生態學的觀點來探討海岸地區土地利用的相容性與管理制度,以及探討土地利用相容性指標,並利用Rs與GIS技術來建立土地利用資料庫。以及黃莉芬(1991)透過多變量分析方法,進行以生態能量為基礎的土地分類,來探討各分區間的互動關係。然而這些研究多是大範圍的土地利用變遷或是影響因素的探討,相對於土地利用形式間較細部的空間分佈與擴散方式之空間量測(如:pat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