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炎症性疾病PPT.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鼻腔炎症性疾病PPT

鼻腔炎性疾病 ( rhinitis ) 鼻腔炎性疾病即鼻炎,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粘膜的炎症。 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粘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 鼻腔炎症性疾病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等分为急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变应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药物性鼻炎、干燥性鼻炎等。本章主要介绍急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和萎缩性鼻炎。 急性鼻炎 (acute rhinitis ) 【定义 】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俗称“伤风”“感冒”,有传染性,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季更多见。 【病因】病毒感染是其首要病因,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已知有100多种病毒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其次是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及粘液和副粘液病毒等。病毒经飞沫传播,传播方式主要是经呼吸道吸入,其次是通过被污染的物体或食物进入机体。 机体在某些诱因的影响下,致抵抗力下降,使病毒侵犯鼻腔粘膜。常见的诱因有:①全身因素:受凉,过劳,烟酒过度,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或其他全身性慢性疾病(如心、肝、肾)等;②局部因素: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鼻息肉,等鼻腔慢性疾病;邻近的感染病灶,如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病理】早期血管痊孪、粘膜缺血、腺体分泌减少,鼻腔粘膜灼热感。进而血管扩张、粘膜充血、水肿、腺体及杯状细胞分泌增加、粘膜下单核细胞和吞噬细胞浸润。继发细菌感染者,粘膜下中性粒细胞浸润,纤毛及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恢复期,上皮及纤毛细胞新生,纤毛功能与形态逐渐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初期表现鼻内干燥、灼热感或痒感和喷嚏,继而出现鼻塞、水样鼻涕、嗅觉减退和闭塞性鼻音。继发细菌感染后,鼻涕变为粘液性、粘脓性或脓性。全身症状因个体而异,轻重不一,亦可进行性加重。多数表现全身不适、倦怠、头痛和发热(37~38℃)等。小儿全身症状较成人重,多有高热(39℃以上),甚至惊厥,常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鼻腔检查:鼻粘膜充血、肿胀,下鼻甲充血、肿大,总鼻道或鼻底有较多分泌物,初期为水样,以后逐渐变为粘液性、粘脓性或脓性。若无并发症,上述症状逐渐减轻乃至消失,病程约7~10天。 【并发症】 1.急性鼻窦炎鼻腔炎症经鼻窦开口向鼻窦内蔓延,引起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其中以上颌窦炎及筛窦炎多见。 2急性中耳炎 感染经咽鼓管向中耳扩散所致。 3.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及支气管炎 感染经鼻咽部向下扩散引起。小儿、老人及抵抗力低下者,还可并发肺炎。 4.鼻前庭炎感染向前直接蔓延。 5其他感染经鼻泪管扩散,尚可引起眼部并发症,如结膜炎、泪囊炎等。 【预防】包括两方面: 1.增强机体抵抗力加强锻炼身体,提倡冷水洗脸或冷水浴,冬季增加户外活动,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此外,注意劳逸结合和合理饮食。成人注射鼻病毒疫苗可能有助于防止感染。 2.避免传染感冒流行期间应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尽量不或少出人公共场所,注意居室通风。板蓝根等抗病毒中药有一定预防作用。 【治疗】 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注意预防并发症。 1.全身治疗 (1)发汗:早期用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如生姜、红糖、葱白煎水热服、口服解热镇痛药等。 (2)中成药:抗病毒口服液,维C银翘片等。 (3)全身应用抗生素:合并细菌感染或可疑并发症时用。可采取口服、肌肉或静脉注射等途径给药。 2.局部治疗 (1)鼻内用减充血剂:首选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亦可用1%(小儿用0.5%)麻黄碱生理盐水滴鼻。使粘膜消肿,减轻鼻塞,改善引流。此类药物连续应不超过7天,最长不超过10天。 滴鼻方法:①仰卧法:仰卧,肩下垫枕,前鼻孔朝上或仰卧头后仰悬垂于床缘外。②坐位法:坐位,背靠椅背,头后仰,前鼻孔朝上。③侧卧法2:卧向患侧,头下悬垂于床缘外,此法适用于单侧患病者。体位取定后,经前鼻孔滴人药液,每侧3~5滴。并保持该体位2~3分钟。此滴鼻方法适用于任何鼻腔和鼻窦疾病。 (2)穴位针刺:如迎香、鼻通穴。或作上述穴位按摩,可减轻鼻塞。 慢性鼻炎(chronic rhinitis)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