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血管旁和神经旁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观察.docVIP

超声引导下血管旁和神经旁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声引导下血管旁和神经旁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观察

超声引导下血管旁和神经旁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观察 张小宝 冯继英 朱品 栾恒飞 赵志斌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临床工作中常用盲探法在血管旁进行穿刺,但是存在定位不准确以及可能的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近年来超声技术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逐渐增加,超声技术可在直视下观察针以及注射药物的位置,大大增加了麻醉的成功率[1-3]。 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即在臂丛神经旁注射局麻药物以及在腋动脉后方注射局麻药物。相对于血管旁注射方法,神经旁注射局麻药物的技术操作要求较高,因为要分辨及显露尺、桡及正中神经并在神经旁注射局麻药物[4]。但是是否神经旁注射相对于血管旁注射有优势尚未有定论。本研究比较了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两种方法在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效果、阻滞维持时间、穿刺并发症(误入血管、血肿等)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拟行前臂、腕部或手部手术的患者36例,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ASAI~II级,无凝血功能异常,无局麻药物过敏史和神经系统疾病史,穿刺部位皮肤无破损及感染病灶,所有患者均在上臂中上1/3段使用电动气压止血带。随机分为2组,N组(神经旁穿刺组)和V组(血管旁穿刺组),每组18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n=18) 组别 性别(例,男/女) ASA(,I/II) 患者满意度 N组 11.4±3.9 7.8±2.8 314±46 9±1 V组 6.3±2.8○1 15.7±4.5○1 349±59 8±2 与N组比较: ○1P0.01 表3 两组患者阻滞效果和不良反应比较 (n=18, (x±s) 神经阻滞效果 并发症 组别 满意 欠佳 失败 误入血管 穿刺部位血肿 N组 16 2 0 0 0 V组 14 4 0 2 0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是一项传统的麻醉技术,是上肢手术区域麻醉的主要方法,因其操作简单、经济、对病人全身影响小,从而在麻醉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国际上将超声技术引入神经阻滞,在实时图像下定位神经,可直接确定神经的粗细、深度、准确位置及其临近组织结构,麻醉医师在直视下操作、通过直接观察局麻药物的扩散,及时调整穿刺位置,减少盲目穿刺引起的并发症[3,6]。超声引导神经阻滞以其直观、方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麻醉应用中逐渐增多。 Imasogie[7]的研究发现超声引导辅助神经刺激仪在血管旁注射与在神经旁注射具有同样的效果,但是Chan[8]的研究发现辅助用神经刺激仪不能够提高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因此,在单用超声引导情况下在血管旁和神经注射其操作时间、效果、不良反应、术后患者满意度是否一致尚未有定论。血管旁注射局麻药物的原理将局麻药物注射在腋动脉的后方,通过药物在鞘内的扩散达到神经阻滞的目的,而神经旁注射局麻药物则是在超声引导下调整针尖位置使局部麻醉药物直接注射在神经旁,通过多次注射的方法达到阻滞的目的。本研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表明,神经旁注射组其麻醉操作时间长于血管旁组,其可能原因是超声引导下患者的臂丛神经各分支的定位需要一定的时间有关,但是由于局麻药物直接扩散到神经束的表面,其起效时间明显短于血管旁注射组;两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这与Francisca[9]的研究相一致。 除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效果及不良反应外,本实验还观察了神经阻滞的维持时间以及术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发现,两组患者麻醉的维持时间及术后满意度未见明显差别,说明在超声引导下无论是在血管旁还是在神经旁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均能够达到相同的麻醉维持时间及术后患者满意度。 因此,超声引导下血管旁及神经旁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具有相同的麻醉效果。但是由于血管旁注射其麻醉操作时间短且技术操作较神经旁注射简单,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张颖辉, 刘学治, 伊敬东, 等. 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肥胖患者前臂手术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1,31(7):891-892. 6 VAN GEFFEN GJ, VAN DEN BE, BRANK GJ, et al.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of ultrasound guided versus nerve stimulation guided distal sciatic nerve block at the popliteal fossa[J]. Anaesth Intensive Care, 2009, 37(1):32-37. 7 IMASOGIE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