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03教育信息化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主讲人:李顺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1. 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表述是否清楚。 是否所有的学习目标都符合相关的教学大纲要求。 教学设计中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明确说明如何调整成效标准以适合不同的学习者。 教学设计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培养。 2. 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 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关联。 技术是否是使教学计划成功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把计算机作为研究、发布和交流的工具是否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 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 教学计划是否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的差异很容易地进行修改,以便应用到不同的班级。 教师是否可以比较轻松地应用教学计划中所涉及的技术,并获得相应的软硬件支持。 4. 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 教学计划中是否包括一些评价工具,用于务实的评价和评估。 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估标准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关系。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Webquest Miniquest 研究性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项目的学习 。。。。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webquest -案例- 君主蝶:为生存而飞 酸雨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webquest简介- 简单地说,Webquest是利用因特网资源的授课计划或者是课程单元。 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Dodge博士于1995年开发的高级思维能力的学习模式, Webquest与一般的教案或者单元教案相比增加了一些复杂性。Webquest通过向学生提问一些本质性问题、提供进一步探索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应用他们的知识,从而努力让孩子在较高的水平上思考。 /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Dodge 博士谈Webquest- Dodge: “设计一个WebQuest是一个帮助学生的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个可以站立的台阶。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个已经开展了一部分的任务,给他们一些已经处理过的信息,为他们查找一些好的资源,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完成任务的起点。”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微型世界- 微型世界是利用计算机构造一种可供学习者自由探索的学习环境,大多数微型世界是借助计算机建模技术构造的。微型世界的基本特点是学生可操纵模拟环境中的对象,可建构自己的实验系统,可测试实验系统的行为 -多元化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 -多元化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 微型世界 (生态微世界-模拟公园) -数学微世界- 几何画板:能够有效的帮助学习者探究平面几何定理。 Z+Z平台:由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及广州大学兼职院士张景中先生研制开发,由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等课程的知识平台组成,适合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便于教师在课堂演示教学和学生利用光盘进行个别化学习。 -物理微世界- 交互性物理(Interactive Physics ):交互性物理软件允许学习者建模、模拟和探究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构造几乎所有可以想象得到的物理实验。使用它,学习者可以很容易的观察、发现和探究物理世界。 / -多元化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 -移动学习系统- 运用无线通信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 1、移动学习的技术基础——无线通信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多元化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 2、移动教育 1)基于短消息的移动教育 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活动通知;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活动通知;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浏览以及答疑;学生对考试分数的查询等等。 数据通信是间断的,不能实时连接,因而不能实现手机对网站的浏览,很难实现多媒体资源的传输和显示。 2)基于连接的移动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 计算机技能训练 信息素养 一、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概念的演变-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 1974年,信息素养这个术语第一次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在美国全国图书馆与情报科学委员会上提出来,“所有经过训练把信息资源运用于工作中的人,成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们已学会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的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 1979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把信息素养解释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1983年,美国科学家霍顿(Horton)认为教育部门应开设信息素养课程,以提高人们对电子邮件、数据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的使用能力; 1987年,信息学专家Patrieia.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