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第五章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2009年版) 刘德华 主编 * *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2009年版)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第5章 科学教育目标 第一节 公民科学素养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 ◆自20世纪50年代科学素养作为一个口号提出以来,它一直流行于西方科学教育界,表达了科学教育改革的理想目标,对科学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科学素养是针对普通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是指向所有的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 (一)美国等西方国家理解的科学素养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肖瓦特(Showalter)于70年代中期提出,科学素养应该包括以下7个方面:科学的本质;科学中的概念;科学过程;科学的价值;科学和社会;对科学的兴趣;与科学有关的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2009年版)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1982年,美国科学教师协会(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发表了题为《科学、技术与社会:80年代的科学教育》的年度报告,概括科学素养为五个方面:科学、技术过程和探究技能;科学和技术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在个人和社会决策中的作用;对科学和技术的态度 、价值观和鉴赏能力;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中科学和技术的相互作用。 ◆国际科学素养中心(芝加哥)主任米勒(Miller)发表的《科学素养:一个概念和经验的回顾》成为科学素养研究的经典型文献。米勒认为科学素养包括:关于科学概念的理解;关于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2009年版)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也提出了对科学素养的理解,认为:“科学素养是运用科学知识,确定问题和作出具有证据的结论,以便对自然世界和通过人类活动对自然世界的改变进行理解和作出决定的能力”,“包括运用科学的基本观点理解自然世界并作出相应决定的能力”和“确认科学问题、使用证据、作出科学结论并就结论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20世纪80年代科学素养开始由教育理念走向教育实践,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美国的2061计划(Project 2061)。该计划的研究人员来自五个专业委员会:生物学和健康科学委员会;数学委员会;物理学、信息科学和工程学委员会;社会和行为科学委员会;技术委员会。 国际学生科学素养测试大纲(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提出的由三个方面组成的科学素养测试模型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2009年版)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2009年版)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第一,科学的基本观点,内容包括生命与保健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技术中的科学; ◆第二,科学实践的过程,重点是获取证据、解释证据并在证据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活动的进程,包括确认科学问题、寻找证据、作出结论、与他人就结论进行交流、表明所了解的科学基本观点; ◆第三,科学场景,主要选自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而不是学校教室、实验室的科学实践或专业科学家的工作。 (二)我国学者所理解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同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素质教育运动密不可分。 ◆1988年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出版《现代教学论发展》一书,认为科学素养包括四个方面: ◆概念性的知识(构成科学的主要概念及概念体系); ◆科学的理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科学的伦理(科学所具有的价值标准); ◆科学与人文、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 这可能是中国学者最早最全面地介绍西方的科学素养理论。 ◆为了更好地推进21世纪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工作,2000年中国科学技术部连同教育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和共青团中央五个部门组织了有关专家,根据中国青少年科普活动实际状况,制定了《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和《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内容与目标》。两份文件提到的科学素养理解都包括:科学态度;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能力;科学行为、习惯。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2009年版)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其他科学教育研究者对科学素养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以下是几位学者的不同理解: (1)科学进取心、科学世界观、正确观察科学的能力、科学思维习惯(国家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1991); (2)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伦理规范(林晓雯,台湾); (3)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实践意识及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连风羽、李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EC) No 13332008 on food additives_EUEC欧盟指令条例.pdf
- 1、调整99路-北京公共交通集团-线路查询.ppt
- 品牌视觉设计(张丙刚)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 电大行政管理实践报告.doc VIP
- 蒙德GF4 系列使用手册.PDF
- 租房合同范本下载(可直接打印).pdf
- 2025春数学人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欢乐购物街《小讲堂》教学设计.docx
- 欣赏音乐故事——小毛头与《卖报歌》.ppt
- (高清版)B-T 3836.2-2021 爆炸性环境 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pdf VIP
- 2022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c.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