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中国城市体系的结构特点——世纪之初的实证研究
论文:中国城市体系的结构特点——世纪之初的实证研究
论文:中国城市体系的结构特点——世纪之初的实证研究摘要:利用城市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世纪之初城市体系的结构特点:超大城市和大城市数量及其人口迅速增长,小城市数量及其人口迅速下降;超大城市人口已占较大比重;平均城市规模进一步上升。进一步对城市体系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利用齐夫方程对我国分区域和三大城市群的城市体系进行分类。关键词:中国;城市体系;结构特点The?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of?City?System?in?China:?An?empirical?analysis?at?the?Beginning?of?New?Century?Abstract:?Based?on?the?related?data?from?Urban?Statistical?Yearbook?of?China,?this?article?analyzes?the?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of?city?system?in?China?at?the?beginning?of?new?century:?the?number?of?metropolis?and?big?city?is?increasing?rapidly,?as?well?as?their?population,?while?the?number?of?small?city?and?its?population?is?decreasing?quickly;?the?population?of?metropolis?accounts?for?a?large?proportion;?the?average?scale?of?city?is?further?increasing.?Furthermore,?the?regional?difference?of?city?system?is?compared,?and?the?classification?on?city?system?of?various?regions?and?three?urban?agglomerations?is?conducted,?which?is?based?on?Zipf?equation.Keywords:China;?City?System;?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中图分类号:C84862?8013?22.15?29.07特大城市?24?29?3.60?4.39?3090?3946?14.07?14.32大城市?49?74?7.34?11.20?3314?5191?15.10?18.83中等城市?206?220?30.84?33.28?6238?6606?28.41?23.97小城市?376?318?56.29?48.11?4450?3808?20.27?13.81数据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9、2005整理得到。从各级规模的城市结构看:小城市的比重下降得最快,由1998年的56.29%下降到2004年的48.11%,下降了8.18%;大城市的比重上升的最快,上升了3.86%;然后依次是中等城市上升了2.44?%、超大城市上升了1.08%、特大城市上升了0.79%。从所占比重看,尽管小城市在我国城市体系中仍然占有绝对优势,但其地位有所下降,有被中等城市代替的趋势。1998年小城市和大城市的比重相差25.45%,2004年相差14.83%,差距减少了10.62%。由于小城市不断向大城市晋级,数量在递减,大城市及其以上规模城市数量发展较快,城市等级规模体系已进于小城市发展向中等城市发展时期过度的中后期。如图1、2所示。2.城市人口数量及结构变化的特点从各级规模的城市人口数量看,增加最多的是超大城市,由1998年的4862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8013万人,增加了3151万人;其次是大城市,增加了1877万人;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各增加了856万人和368万人;小城市减少了642万人。各级规模的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依次为:超大城市10.80%、特大城市4.62%、大城市9.44%、中等城市0.98%、小城市-2.40%。人口数量也表现出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增长最快的特点,同时它们也成为我国 HYPERLINK /wen/nongye 农村-城镇人口迁移的主要迁入地。从各级规模的城市人口结构看,1998年以中等城市人口比重最高,为28.41%;其次是超大城市22.15%;位居第三的是小城市20.27%;大城市15.10%,位居第四;特大城市最低,只占14.07%。2004年超大城市人口比重最高,达到了29.0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