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力资源供需形势分析和展望 .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人力资源供需形势分析和展望 

我国人力资源供需形势分析和展望 ――由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谈起; 概要; 1.民工荒与就业难;民工荒:人力资源供需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紧张。对珠三角地区的调查发现,企业缺工比率高达10%。 失业人数上升:2003年底失业人数1643万人,比2002年增长1.4%。2004年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27万,比2003年相比增长3.4%。 再就业率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逐年降低,国企岗职工再就业率由1998年的50%,下降到2002年的22.6%。 初次就业率低:青年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下降。目前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35岁以下青年就占了70%左右。研究生和大学升的初次就业率下降. 2001年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下降的百分点 研究生 95% 99% 4个百分点 本科生 80% 90% 10个百分点 专科生 50% 80% 30个百分点 ; 2.当前我国人力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源;2.1 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总量的不对称 ;2.2 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结构的不对称 ;2.3 人工成本上升与工资增长的矛盾 ; 2.4 就业中介组织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不适应要求 ;2.5 教育和培训组织对劳动力市场的 反映速度和能力存在缺陷;2.6 人力资源管理落后,劳动力市场 立法不到位; 3.未来我国人力资源供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3.1 我国人力资源供给面临的压力 ;3.2 我国人力资源需求面临的挑战 ; (2)技术进步的挤出效应仍将持续 我国现阶段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的初级阶段,科技进步的产业化和外溢(转移、普及)到扩大就业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转换过程,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还达不到大规模产业化的程度,因此在相当长时期内,技术进步的就业创造效还将小于就业替代效应。 ;(3)国际贸易对就业影响程度趋于上升 贸易依存度提高:我国贸易依存度(进出口占GDP比重)从1978年的9.8%上升为2000年的43.9%,2003年达到60%。贸易依存度的大幅度提高表明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及劳动就业的影响程度呈现出很强的上升趋势。 贸易摩擦加剧: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到进口国越来越多的条件限制,再加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竞争,我国国际贸易将会受到一定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萎缩,必然引起国内就业的减少。 ;(4)外国直接投资就业预期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造成一些竞争力不强的国有企业转产、破产、生产萎缩 。在推动中国产品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增大低技能劳动者失业的压力 。 一方面,外资企业的进入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导致国有企业整体实力的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好转,从而能够吸纳更多的就业,然而这一过程可能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阵痛期 。 ;(5)工资上升对就业的压力 我国劳动分配率长期以来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基本上在20%~30%徘徊,而发达国家的劳动分配率一般达到60%以上。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态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工资水平必将上升。民工荒的出现已经给我国低工资水平企业施加了提高工资的压力。 工资水平的上升,强化了资本对劳动力的排斥与替代作用。; (6)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空间有限 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逐渐趋向于零,说明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空间相对较小,如果没有新的服务需求出现,第三产业???一步吸纳就业的能力难以提高。 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够带动关联第三产业的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扩大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空间。 ;(7)正规部门就业职位减少弱化就业稳定性 由于企业改制与结构调整的深化,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国有单位、集体单位等正规部门就业职位仍将呈现减少态势 。 非正规部门就业人数出现大幅上升态势,私营个体等中小企业就业人数2003年较2000年增长高达45%。 非正规部门就业的灵活性增强了就业的风险,降低了就业的保障功能,使我国就业形势变得相对不稳定起来。 ;4.解决我国人力资源供需矛盾的战略性思考;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与青年就业问题并重 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与就业弹性增加就业并重 提升就业能力与转变就业观念并重 规范与发展就业中介服务体系并重 鼓励就业灵活性与增强就业稳定和安全并重 教育和培训的规模扩张与体制和机制改革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