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计算电磁学课件chp3-1-2compems.pptVIP

[工学]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计算电磁学课件chp3-1-2compems.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学]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计算电磁学课件chp3-1-2compems

第三章 时域有限差分法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时域有限差分法:直接求解时域的Maxwell旋度方程,在特定格点配置情况下,利用中心差分格式离散Maxwell方程,得到局域的差分方程,以因果性原理为基础、按时间步进的方式对其进行迭代求解,最终得到整个计算域所有场分量的时域结果。 §1 概述 一、FDTD的发展 1966~1980,成果不多,主要集中在:瞬态电磁脉冲、电磁兼容范畴。(Taylor, Kunz, Holland) Alen Taflove 则于1975年开始了时谐场FDTD方法的研究 A.Taflove and M.E.Brodwin Numerical solution of steady-stat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blems using the time-dependent Maxwells equations, 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Tech., MTT-23, pp623-630, Aug. 1975. ?但总的说来,由于当时计算机性能的限制和吸收边界条件的不完善,1980年以前FDTD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均不大,对此感兴趣的学者也不多,FDTD方法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1980年后,随着FDTD应用范围的推广,不断出现新的困难和问题,于是也不断涌现出新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极大地推动了FDTD方法的发展。 体现在: 吸收边界条件的进一步完善 由于高质量的吸收边界条件可以极大地缩小计算空间,从而减少算法对计算机的内存需求,所以它在有限元和有限差分法求解外问题(开域问题)的计算中一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早期,Taylor应用外推法;Taflove应用外行波模拟法; Holland应用Sommerfeld辐射条件来截断计算边界。 效果都不甚理想。 80年前后,两种典型的截断边界条件问世了。一种是1977年由Engquist和Majda从单向波方程出发导出了吸收边界条件(ABC), 1981年Mur将其作泰勒级数展开给出了FDTD方法下的差分格式;另一方面, Baliss和Turkel 1980年从辐射条件出发推出了辐射边界条件(RBC)。这两种方法完善了直角坐标系和球坐标系(极坐标系)的吸收边界条件,奠定了FDTD方法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B.Engquist and A.Madja Absorbing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aves Math. Comp. vol.31 pp629-651, July 1977. G. Mur, “Absorbing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the finite-difference approximation of the time-domain electromagnetic field equations”, IEEE Trans. Electromag. Compat. vol.EMC-23, pp377-382, 1981. A.Bayliss and E. Turkel, “Radiation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wave-like equations”, Comm. Pure Appl.Math., vol.33, pp.707-725,1980. 1994年Berenger的PML吸收边界条件则具有革命性意义。 J.P.Berenger, ”A perfectly matched layer for the absorption of electromagnetics waves,” Journal of Computatiomal Physics, vol.114, pp185-200, 1994.  针对不同应用环境的改进型吸收边界条件,如: Krigsman和Taflove用以处理二维凸体问题的面辐射边界条件(OSRC),Mei的超吸收边界条件,Liao 用以处理棱角体吸收问题的ABC,Khebir用以处理微波传输线问题的ABC,Robert用以处理多维波方程的ABC等等。这些方法进一步为FDTD算法的扩展应用提供了可能。 任意形状边界的精确模拟 经典FDTD方法是应用的均匀矩形网格--阶梯近似。 原则上,这种近似只有在网格足够小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精度解,但这样势必增加网格总数和内存需求,特别是对于存在较强表面波的情形,阶梯近似所引入的误差就变得相当可观。 Holland于1983年发表的论文为广义曲线坐标系的FDTD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R.Holland,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