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十一章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教材.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一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二十一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学习目标 1、掌握胰岛素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理解甲苯磺丁脲和二甲双胍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3、了解其它口服降血糖药的作用和用途 1923年, Frederick Grant Banting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助教) Best (医学院学生) 用Insulin治疗14岁的频死的糖尿病患者→→治愈 胰 岛 素(insulin ) 一、药理作用 1、糖代谢 促进糖原的合成和储存,抑制糖原的分解和异生,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加速其代谢 2、脂肪代谢 增加脂肪酸转运,促进合成,抑制分解 3、蛋白质代谢 增加氨基酸转运,促进合成,抑制分解 二、临床应用 胰 岛 素(insulin ) 1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2型糖尿病经饮食和口服药物治疗无效 糖尿病严重并发症或伴发症 围手术期及感染应激等 继发糖尿病 三、不良反应 低血糖反应(hypoglycemia reaction) 过敏反应(anaphylactic response) 耐受性(tolerance) 皮下注射局部可出现红肿、硬结和皮下脂肪萎缩 胰 岛 素(insulin ) 第2节 口服降血糖药 分 类 磺酰脲类 双胍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类 格列奈类 一、磺酰脲类 【药理作用】 1.降血糖作用 磺酰脲类药物对正常人和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至少保留3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均有降血糖作用, 2.抗利尿作用 格列本脲和氯磺丙脲有一定的抗利尿作用,与其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强其作用,从而减少水的排泄有关。 3.抗凝血作用 格列齐特能减弱血小板黏附力,刺激纤溶酶原的合成而影响凝血功能,对糖尿病患者伴有凝血和血管栓塞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常用的磺酰脲类药物 药 名 mg/片 用量 mg 每日服 药次数 半衰期 小时 作用时间 甲磺丁脲 500 1500 2-3 3~28 6-8 格列本脲 2.5 2.5-10 1-3 10 16-24 格列奇特 40,80 80-160 1-3 10~12 12-24 格列吡嗪 2.5,5 5-20 1-3 7 7-24 格列喹酮 30 60-120 1-3 1~2 8-10 格列美脲 1,2,3 1-6 1 5~9 24 二、双胍类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糖尿病人用此药后血糖可明显降低,但正常人用后,作用不明显。 其作用机制是: 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 增加肌肉组织中糖的无氧分解; 减少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 减少肝葡萄糖的生成;?改善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拮抗胰高血糖素等的作用。 【临床应用】 2型糖尿病病人一线用药,肥胖者首选 对糖耐量异常的病人非常有效,有预防作用 在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与磺脲类药联用以增强降糖效应 1型糖尿病患者与胰岛素联用,可加强胰岛素作用,减少胰岛素剂量; 【不良反应】 食欲下降、恶心、腹部不适、腹泻等,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乳酸性酸血症,甚至发生酮尿,苯乙双胍此反应的发生率高达50%,发生后死亡率也较高。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主要抑制α-淀粉酶,作用于大分子多糖的消化过程; 伏格波糖:选择性抑制双糖水解酶(麦芽糖酶、蔗糖酶) 米格列醇:同上 【临床应用】 肥胖或非肥胖糖尿病患者均适用 降低餐后血糖作用比空腹血糖更强 可与饮食、运动及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 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对肝、肾无影响 【不良反应】 常见腹胀不适、腹泻、胃肠排气增多等胃肠道副反应,可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大多二周后缓解,极少部患者出现可逆性肝功能异常 单独使用AGI不会引起低血糖。当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出现低血糖,只能用葡萄糖口服或静脉注射,口服其它糖类或淀粉无效。 不宜与助消化的淀粉酶、胰酶合用。 四、噻唑烷二酮类 噻唑烷二酮类是80年代初研制 环格列酮(Ciglitazone) 曲格列酮(Troglitazone,TRG) 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 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 统称噻唑烷二酮类,或称格列酮类(G1itazones) 降糖作用 :作用于肌肉、脂肪组织的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后,增加众多影响糖代谢的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最终增加胰岛素的作用。 非降糖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子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降低血压、增强心肌功能、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增强纤溶活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加HDL-C和LDL-C浓度、降低血浆游离脂酸(FFA) 、降低尿白蛋白排泄量。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对2型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均有明显疗效。 * *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