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脊柱骨髓瘤精选
术前X-ray * 术前MRI与CT * CT导引腰4椎体穿刺活检 * 诊断?治疗? * 转移瘤?骨巨细胞瘤? * 前后联合腰4椎体全切脊柱重建术 * 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浆细胞性骨髓瘤 HE染色 CD38(+) * 病例2 李XX,男,68岁 腰背痛 * 椎体成形术 术后进行化疗 * 谢谢! * 脊柱骨髓瘤 * 骨髓瘤特点 起源于骨髓中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浆细胞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成人有红骨髓的部位:颅骨、 髂骨、 肋骨、 长骨的干骺端和脊柱 占脊柱原发肿瘤的10%,腰椎多见 好发年龄:40~60岁 男女比例:2:1 脊柱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 * 骨髓瘤诊断 (WHO诊断标准,2001) 主要标准 ①骨穿示浆细胞>0.30(30%) ②活检为浆细胞瘤 ③M蛋白IgG>35g/L,IgA>20g/L,尿本周氏蛋白>1g/24h 次要标准 ①骨穿浆细胞0.10-0.30(10%-30%) ②M蛋白未达标准 ③溶骨性病变 ④Ig较正常减少50%,IgG<6g/L,IgA<1g/L ,IgM<0.5g/L 具有主要标准1项以上或具有3项次要标准(必须有前2项)均可确诊为骨髓瘤 * 杨慧华等报道29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为骨疼痛17例(58.6%),其中腰背部疼痛11例(37.9%),胸肋痛5例(17.2%),颈肩痛1例(3.4%); 食欲缺乏8例(27.6%),其中伴恶心、呕吐5例(17.2%); 发热5例(17.2%),其中伴乏力4例(13.8%); 胸闷、心悸4例(13.8%); 下肢水肿3例(10.3%); 牙龈出血伴全身淤斑1例(3.4%); 额前肿物1例(3.4%) 误诊率74.4% * 极易误诊、漏诊 误诊率:54-100% 腰痛: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结核 骨质疏松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转移瘤 顽固性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蛋白尿、血尿:肾炎、肾肿瘤 贫血:缺铁性贫血、再障、巨幼、白血病 肝功能异常:慢性肝炎 其他:外伤性骨折、肺癌、肺感染 尚志中. 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的宏观状况与诊断率提高问题.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5, 29:79-80. * 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 对本病缺乏警惕 对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未作全面而细致的分析 忽略的骨髓瘤呈灶性分布和瘤细胞变异大的特点 * 高度警惕骨髓瘤 中年以上患者 原因不明的腰痛、骨痛、蛋白尿、贫血、ESR快、发热、肝肾功能损伤者 及早进行:骨穿(反复多部位) X-ray、CT、MRI 血清蛋白电泳检查 * X-ray 骨质疏松,穿凿样、虫蚀状骨破坏,膨胀性改变,椎体压缩性骨折 只能反映晚期及较大病变 诊断敏感性差、易漏诊 * CT 穿凿样、虫蚀状骨破坏位于椎体内,有的伴软组织肿块,骨质疏松 可显示椎体或附件骨破坏 难以全面观察全脊柱病变 * MRI 骨破坏区呈弥漫性灶状、斑片状,病灶大小相近 T1低信号、T2中等信号或略高信号 病变异常信号与正常骨髓信号夹杂存在(椒盐征) 椎间盘无受累 可早期发现骨髓瘤,是最佳诊断方法 * MRI椒盐征 T2加权像黑白相间斑点状异常信号 胸8椎体骨髓瘤 腰4椎体骨髓瘤 T8 * 骨髓瘤 转移瘤 骨破坏形态 穿凿样、边界锐利 边界模糊 骨破坏数量 范围较广、大小接近 范围局限、大小不一 病灶间区域 疏松明显、皮质菲薄 病灶之间骨密度正常 MRI信号 T1低、T2高混杂信号 T1低、T2低或等混杂信号 椎弓根 早期很少侵犯椎弓根 常有椎弓根侵犯 受累部位 全椎体受累楔形、双凹形、 扁平、膨胀性改变、病理性骨折 最先侵犯椎体后部 与转移瘤的鉴别 * 与结核的鉴别 结核 骨髓瘤 椎间隙 变窄 有 无 骨破坏形态 不规则虫蚀样和囊状骨质破坏 穿凿样溶骨性破坏,边缘清楚,病变呈片状 破坏周边硬化 有 无 骨破坏范围 不太广泛 广泛 椎旁 多有椎旁脓肿 较少出现软组织影 广泛性骨质疏松 无 有 附件破坏 少见 多见 * 穿刺活检 早期确诊骨髓瘤的重要手段 * 治疗 化疗与放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 首选化疗,辅助放疗 因预后相对较好,近来多数学者主张积极手术 手术目的:解除压迫、重建稳定性、改善生活质量 * 手术治疗 没有证据显示手术治疗可以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尽可能切除或减小病灶,便于进一步放化疗 病变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