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结构与中大跨建PPT
网壳(Lattice?Shell、Reticulated?shell)? 薄壳结构的发展——网壳结构 网壳结构源于薄壳并具有网架结构的一种新的空间结构形式,又称曲面网架。它既有靠空间体形受力的优点,又有工厂生产构件现场安装的施工简便、快速的长处, 因而它以受力合力,刚度大、自重轻、体形美观多变,技术经济指标好而成为大跨结 构中备受关注的一种结构形式。 网壳结构的型式 从外观形态上通也常将其分为筒壳、球壳、扭壳等形式。 网壳结构的结构材料可以是钢材、钢筋混凝土、铝合金、木材(或胶合板)和其 他复合材料。网壳结构可以设计成单层或者双层的。单层网壳、 特别是钢网壳的面 外刚度较弱,对受压失稳较为敏感。双层网壳较单层网壳具有较好的面外抗弯性能, 能够降低非均布荷载和结构几何缺陷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结构的抗压稳定性 和承载力,因此当跨度大或有较大不对称荷载作用时,宜采用双层网壳。 壳体结构具有十分良好的承载性能,能以很小的厚度承受相当大的荷载。壳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主要是利用了其几何形状的合理性,以材料直接受压来代替弯曲内力,从而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因此壳体结构是一种强度高、刚度大、材料省的即经济又合理的结构形式。 亚洲最大的污泥处理工程——白龙港“巨蛋” 特殊的结构给施工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弧形外壳、厚渐变的薄壳结构,像8个倒立的“鸡蛋”,每个“巨蛋”的体积12400立方米,光想在纸上把这个结构用圆规和直尺画出来都要花一番功夫,更别说在实地建8座高45米最大直径25米的混凝土巨蛋了。 天津博物馆内景 网架结构是一个以受弯为主体的平板,而网壳结构以其合理的受力形态,形成较为优越的结构体系。可以说它不仅仅依赖材料本身的强度,而是以曲面造型改变结构的受力,成为以薄膜内力为主要受力模式的结构形态,跨越更大跨度。不仅如此,这种结构以其优美的造型激发了建筑师及人们的想象力。随着结构理论及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 网壳结构的特点 特点: ⑴ 采用相同的格子和尺寸较小的单元,可以跨越较大的跨度。 ⑵ 各杆件没有鲜明的主次关系,受力均匀;网壳结构的轻型化是它的重要特征。 ⑶ 构件标准化、规格化,制造工厂化。 ⑷ 建筑造型美观。 ⑸ 受力合理,综合效益好。 日本名古屋网壳穹顶 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央帆体 双向交叉桁架构成空间网格壳体,两瓣壳体旋转对称,在高度约 41 米铰点相倚靠,总高度 57.8m 、跨度 66.0m 2 单层柱面网壳的网格形式 单向斜杆 交叉斜杆 联方形 三向网格 3 单层球面网壳的网格形式 (1 )肋环形单层球面网壳 (2) 施威德勒型(肋环斜杆) 折板(Folded?Plate) 折板结构型式 ? 折板结构按波长数目的多少分为单波和多波折板;按结构跨度的数目有单跨与多跨之分;若按结构断面形式分为三角形折板和梯形折板。平行折板构造简单,最常用。扇形折板一端的波长较小,另一端的波长较大,呈放射状,多用于梯形平面的建筑。 折板(Folded?Plate) (三)折板结构的建筑造型 ? ??? 由于折板结构构造简单,又可预制装配施工,故被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可用于矩形、方形、梯形、多边形、圆形等平面。由折板结构建造的房屋,造型新颖,具有独特的外观。 ? ??? 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大厅用折板结构建造屋顶和外墙,由于设计师的精心设计,折板形成的大厅顶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巴西圣保罗会堂是另一个用折板结构建造的著名建筑,扇形折板从会堂中心向四周呈放射布置成圆形,巧妙的运用切割手法形成一圈三角形的外墙,结构型式与建筑造型完美统一。 壳 结构 壳体(Shell) 壳,是一种曲面构件,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中面内的力。薄壳结构就是曲面 的薄壁结构,按曲面生成的形式分为筒壳、圆顶薄壳、双曲扁壳和双曲抛物面壳等, 材料大都采用钢筋和混凝土。壳体能充分利用材料强度,同时又能将承重与围护两种 功能融合为一。 早在一两千年前就有了罗马万神庙为砖石圆顶——一种壳体结构,但是壳体结构 发展缓慢。而到了 19 世纪后半叶,由于新材料的出现,尤其是钢筋混凝土的出现,使得壳体结构有了大的发展。欧洲各国对钢筋混凝土壳体结构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意大利奈尔维发明了钢丝网水泥薄壳, 其断面很薄, 并具有很好的弹性。 他于 1960 年建成的罗马奥运会大小体育馆其壳体折算厚度仅 6cm,堪称 结构与建筑有机结合的典范。 墨西哥工程师坎德拉在钢筋混凝土薄壳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设计出很薄的双曲抛物面薄壳,并在扭壳结构方面做出了非凡的成就。利用直纹双曲抛物面薄壳的周边构件仅受轴向压力的特点,以最少 的支柱做出较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方案范本.pdf VIP
- 小学四年级英语阅读理解30篇及小学四年级英语作文.doc VIP
- 电梯安装工程管理重难点分析.doc VIP
- 2025年保安员资格证考试题库大全(答案附后面).docx
- 【高考必备】高考总复习系列丛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考点优化设计(第五辑):考点六十三等效平衡Word版含解析[原创精品].doc VIP
- 米家小米智能门锁 E30使用说明书.pdf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诚实守信》说课课件.pptx VIP
- 第一单元峥嵘岁月 第1课情感表达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docx VIP
- 大班幼儿参与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现状及提升策略.docx VIP
- 省优秀科组申报材料.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