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脑与资讯之应用 参考文献
電腦與資訊之應用主要參考文獻1.新世代計算機概論 第四版,2006 陳惠貞、陳玄玲著,學貫行銷股份有限公司2.計算機概論-探索未來 2008,陳錦輝著,金禾資訊3.最新計算機概論 2008,施威銘研究室著,旗標出版社4.計算機概論 (Peter Norton‘s: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5/E),第五版,林志敏 編譯,高立圖書 1. 資訊科技新體驗 電腦的用途 目前無論何種電腦均具有下列幾種特質: 快速 (speed) 可靠 (reliability) 儲存能力 (storage) 通訊能力 (communication) 其他應用 (1) 電腦的用途如下: 金融經濟 文件處理 運輸交通 電腦模擬 電腦繪圖 其他應用 (2) 電腦連線 醫療保健 生產製造 教育訓練 零售批發 政府單位 其他應用 (3) 網際網路 休閒娛樂 家庭用途 能源探勘 農業漁牧 科學實驗 應用範例 (興趣與鼓勵) 興趣 自製 MTV 播放 範例:枉凝眉 [枉凝眉] 鼓勵 未來新趨勢 模式辨認 (pattern recognition) 模糊邏輯 (fuzzy logic) 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虛擬實境 (virtual reality) 自然語言 (natural language) 專家系統 (expert system) 微科技、奈米科技 (microtechnology、nanotechnology) 人工智慧 (Artifivical Intelligence) 電腦能夠接受的資料類型較少,模式辨認能力也較差,但卻有著強大的計算能力,於是科學家希望藉由電腦強大的計算能力賦予它智慧,讓電腦具有學習、思考、溝通、模式辨識等特質,機器人 (robot) 是人工智慧最常見的應用。 虛擬實境 (Virtual Reality) 虛擬實境可以讓使用者置身於電腦所創造出來的模擬環境中,感受到視覺、聽覺及觸覺。 自然語言(natural language)指的是我們平常所寫、所聽、所說的語言,發展自然語言所面臨的主要困境在於人類語言的模糊性,想要讓電腦以自然語言與人類溝通,那麼電腦除了要能夠辨識所聽到的語言之外,還要能夠融合上下文,才不會雞同鴨講。 專家系統 (Expert System) 與微科技 (microtechnology) 讓電腦從蒐集豐富的資料庫中擷取資料,進而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微科技可以將微小的元件蝕刻在矽晶片上面,製造大小以微米 (10-6) 為單位的機器,目前微科技最常用來製造微型感應器,若將微科技發展到極限,就是奈米科技 (nanotechnology) (1奈米為10-9米) 。 電腦的歷史 (1) 中國或古希臘羅馬的算盤 法國數學家Blaise Pascal (1623 ~ 1662) 在1642年所製造的Pascaline 法國織布工人Joseph-Marie Jacquard (1752 ~ 1834) 在1801年所發明的提花織布機 英國數學家Charles Babbage (1791 ~ 1871) 在1830年所提出的差分機 (difference engine) 分析機 (analytical engine) 電腦的歷史 (2) 美國科學家Herman Hollerith (1860 ~ 1929) 在1890年成功地以自製的打孔卡片製表機器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物理教授John V. Atanasoff與研究生Clifford E. Berry應用真空管技術製造了第一部電子式數位電腦ABC 英國數學家Alan Turing在1943製造COLOSSUS 電腦的歷史 (3) 美國哈佛大學數學教授Howard Aiken在1944年完成了第一部電子機械式電腦Mark I 賓州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John W. Mauchly和J. Presper Eckert Jr. 製造了ENIAC和UNIVAC IBM在1953、1954年推出IBM 701、IBM 650進入商業電腦市場 第一代電腦 (1951-1958) 元件:真空管 語言:由0與1所組成的機器語言 速度:2,000IPS,機器時間以ms (10-3) 為單位 記憶體:主記憶體為磁蕊,輔助記憶體為打孔紙卡 第二代電腦 (1959-1964) 元件:電晶體 語言:組合語言或早期的高階語言,例如FORTRAN、ALGOL 60、COBOL、APL、LISP 速度:1MIPS (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機器時間以μs (10-6) 為單位 記憶體:主記憶體為4-32KB的磁鼓或磁蕊,輔助記憶體為磁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