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知识介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并发症 本病初期可发生化脓性和中毒性并发症,如化脓性淋巴结炎、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等。 在病程2~3周,主要有风湿热、肾小球肾炎和关节炎,为变态反应所致。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增高,多为(10~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在80%以上,严重患者可出现中毒颗粒。 2.细菌培养 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β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3.免疫荧光检查可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咽拭涂片以进行快速诊断。 治疗要点 控制感染:首选青霉素 对症处理 防止并发症 治疗要点 1.病原治疗 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儿童每日10万~20万U/kg,2~4次。根据病情选择肌内注射或静脉途径给药,疗程5~7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 2.对症治疗 中毒型或脓毒型猩红热中毒症状明显,除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外,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发生休克者,给予抗休克治疗。 护理措施 发热的护理:忌用冷水或酒精擦浴 皮肤护理:观察皮疹及脱皮情况,保持皮肤清洁,禁用肥皂清洗。脱皮时勿用手撕扯,可用消毒剪刀修剪 病情观察 预防疾病的传播 隔离患儿:呼吸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后2周,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接触者已选观察7天,采用青霉素等药物预防 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 腮腺炎病毒 病毒经口、鼻侵入人体后,在局部黏膜上皮细胞中增殖。引起局部炎症后入血,病毒经血液播散至多种腺体(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胰腺、性腺等)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炎症,表现为非化脓性炎症。 流行病学 传染源:早期患者和阴性感染者,腮腺肿大前1天至消肿后3天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经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主要是学龄儿童,多为5~15岁小儿 流行特点:以冬、春季为主,感染后可获持久的免疫力 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发热、头痛、乏力肌痛、厌食等 腮腺肿大 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弥漫性肿大,腮腺管口早期可有红肿,但无分泌物。 并发症: 神经系统: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后者是腮腺炎常见的临床表现,常发生在腮腺肿大前后的2周左右,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嗜睡、高热等。 睾丸炎和卵巢炎 常见于青春期和成人,多发生于腮腺炎后一周内。主要表现为发热、病变的睾丸多为单侧,有触痛、肿胀。卵巢炎多表现为下腹疼痛,平均病程4天。 急性胰腺炎 表现为上腹疼痛、压痛、伴发热、寒战、呕吐等 体征: (1)腮腺逐渐肿大,常一侧先肿大,2~4天后又累及对侧,也有两侧同时肿大或始终限于一侧者。 肿大腮腺的特点: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局部不红,边缘不清,同时伴周围组织水肿,局部皮肤紧张发亮、灼热、疼痛明显 。 腮腺肿大 (2)在上颌第二磨牙旁的颊黏膜处,可见红肿的腮腺导管口。 并发症:脑膜脑炎、睾丸炎、急性胰腺炎等。 1.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病程早期约90%患儿血清和尿液淀粉酶增高,其增高程度与腮腺肿大的程度成正向关系。 辅助检查 2.血清学检查 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增高。 3.病毒分离 患儿唾液、脑脊液、血液及尿液中可分离出病毒。 主要为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 1.头痛和腮腺胀痛可应用镇痛药。睾丸胀痛可用棉花垫和丁字带托起。 治疗要点 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常在出疹1周内出现,占麻疹患儿死因的90%以上 喉炎:出现频咳 声嘶,甚至哮吼样咳嗽 心肌炎:多见于2岁以下、患重症麻疹或并发肺炎者和营养不良的患儿 麻疹脑炎:多发生于疹后2~6天,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脑炎相似 结核病恶化 如果麻疹的皮疹刚露,色紫发暗,突然消失,余下无几,稀疏散在,这叫疹子“内陷”,是不正常的现象,一般由于合并了心肌炎、肺炎等其它疾病。另外,也可能是由于孩子高烧、吃饭少、出汗多或腹泻造成体内水分不足,以致血液循环不好而引起的。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病原学检查 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麻疹病毒。 3.血清学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麻疹IgM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病原学检查 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麻疹病毒。 3.血清学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麻疹IgM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 治疗要点 对症治疗 中药透疹治疗 预防感染 护理措施 高热的护理:出疹期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是乙醇擦浴、冷敷等物理降温,以免影响透疹 皮肤黏膜的护理 每日用温水擦浴更衣一次(禁用肥皂水) 饮食护理: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少量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