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人教)一轮能力提升:古诗文阅读专题2第2节鉴赏诗歌语言.docVIP

2015高考语文(人教)一轮能力提升:古诗文阅读专题2第2节鉴赏诗歌语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节 鉴赏诗歌语言 一、专题过关 (一)炼字类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一) 苏 轼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诗人写白鹭,不用“飞”、“翔”之类的动词,却选用一“横”字,可谓匠心独运。试选一个角度,用简洁的语言赏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横”字,能带出一股雄健之气,如同一团浓墨重重地泼在画面上,其气势、力度是“飞”或“翔”不可比的。(2)用“横”字,描绘出诗人久久凭栏远眺的神情,诗人“贪看”一行白鹭在秋浦上飞翔,视线追随白鹭移动,有“横”的感觉;若用“飞”或“翔”,则看不出诗人久眺的身影,点染不出诗人的主观情感。(3)用“横”字,化动为静,暗示秋浦水天一色,空寥清旷,是诗人心境之静的外现。(答出任意一条即可) (二)炼句类 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答元明[注]黔南赠别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 元明:黄庭坚的兄长黄大监。 请赏析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本题以诗中的重要语句为着眼点,且题干没有对“赏析点”作具体的限定,因此,考生可以从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词句锤炼等比较突出的角度入手赏析。考生分析后可知,因“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中有“雪”、“风”、“鸿雁”等景物,故宜从景物与情感、景物与人物关系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1)情景交融。“急雪脊令相并影,”表面写大雪中脊令鸟相互依傍,实则比喻兄弟患难与共。“脊令相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惊风鸿雁不成行”,写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比喻兄弟离散。“急雪”和“惊风”,写前路的风波险阻,也暗指经历的沧桑岁月。诗人以鸟喻人,语意双关。 (三)语言风格类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遣兴 (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的语言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含蓄蕴藉,不明说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而是让读者通过词句自己去揣摩联想,使得整首词的思想更显深沉感人;二是形象生动,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把醉态写得活灵活现;三是口语化,以口语填词,明白如话,显示了词人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 二、能力提升 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1)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纳”字展开想象,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 (2)这首诗写了清静的夏日村落,乡村中的疏朗的月影,嘈嘈的溪声,表现出诗人喜爱乡村生活,追求清闲(清净、安宁)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或抒发诗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 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玉华山 刘 崧[注] 翠千峰合,丹崖一径通。 楼台上云气,草木动天风。 野旷行人外,江平落雁中。 伤心俯城郭,烟雨正冥蒙。 【注】 刘崧(1321~1381),元末明初文学家,江右诗派的代表人物。 (1)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玉华山高峻的特点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诗意赏析“烟雨正冥蒙”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