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禁毒防艾,尽己所能主题班会赵华蓉PPT
禁毒防艾,尽己所能 陇川县民族小学 ——主题班会 一、活动内容 云南德宏这片美丽且富饶的土地曾因毒品、艾滋病而倍受全国人民关注。在党的关怀领导下,我州的禁毒防艾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按照《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第三轮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实施方案(2011—2015年)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教体[2011]18号)要求,为提高学校禁毒防艾教育工作的效率、效能,让广大中小学生知晓并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这不仅关系到个人、家庭的安康及幸福,也关系到民族、国家的未来和发展。 本次“禁毒防艾”主题班会课将通过四项活动让学生了解毒品、艾滋病,知晓毒品、艾滋病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该如何在禁毒防艾工作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毒品、艾滋病 2、知晓毒品、艾滋病的危害 3、在禁毒防艾工作中如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说明:毒品、艾滋病给自身、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可以说是罄竹难书,但无知者无畏,所以让学生知晓禁毒防艾的相关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在知晓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禁毒防艾工作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本次主题班会意义最深远且最有难度的一项活动。 三、活动问题分析 关于禁毒防艾,一切知晓层面的问题学生通过学习都可以得到解决。在禁毒防艾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用真善美来拒绝各种诱惑。这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良好的社会生存环境。禁毒防艾,尽己所能。 四、信息技术的使用 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件,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各种各样的毒品及其所带来的危害,在艾滋病宣传片的视频里使学生知道艾滋病是什么,怎么预防,如何关爱艾滋病人。 五、活动过程 活动一: 解读日期 出示两组日期并做适当地讲解,让学生知晓“毒”“艾”的国际性及历史性 12 · 1 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之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为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更有效地唤醒人们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WORLD AIDS DAY) ,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了解艾滋,关爱生命 了解艾滋,关爱生命 活动二: 说“毒”,识“毒”, 感知“毒害” 由于云南德宏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学生对毒品及其危害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毒品及其危害,然后老师将更全面的毒品图片、文字信息展示出来,扩充学生对毒品及其危害的认识。 鸦片 海洛因(白粉) 大麻(爆竹) 可卡因(滚石) 摇头丸 冰毒 毒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分类?????从外形看: 烟——鸦片、罂粟种子及其他抵瘾物品 毒—— 吗啡、高跟、海洛因或其他合成制品 其他毒品—— 包括安非他命、红中、白板、速赐康、强力胶及迷幻药等 从来源看: 天然毒品——直接从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如鸦片 半合成毒品——有天然毒品和化学物质合成而得,如海洛因 合成毒品——完全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造,如病毒 从流行的顺序看: 传统毒品——一般指鸦片、海洛因等阿片类流行较早的毒品 新型毒品——相对传统毒品而言,只要指病毒、摇头丸等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 无知好奇 上当受骗 误将吸毒视为“时髦” 来自周围的不良影响 受挫后逃避现实 不正常的逆反心理 一失足,千古恨(吸毒诱因及相关案例) 吸毒诱因之一:无知好奇 一项调查表明,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有80%以上是在不知道毒品危害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 有位青年董某,听说毒品能让人舒经活络,便萌生了试一试的念头。岂料,再也不能自拔。最终,他为筹集毒资而抢劫出租车,被绳之以法。由于对毒品的无知,有的女孩子听说吸毒可以减肥,竟信以为真,结果生命逝去的速度比体重减轻的速度还要快。抱着“找一下吸毒的感觉”、“抽着玩玩”、“尝尝新鲜”等念头,一些青少年认为“我只想知道吸毒是怎么回事”、“我不信它有那么神”、“吸一口不要紧”等心态,在毒品面前放任自己的好奇心,就好比在悬崖边抬脚试探崖底有多深一样危险。 北京的花季少女刘某,一向活泼好学,还是高三年级的团干部。她知道自己的一位同学吸毒之后非常好奇,从打听同学吸毒后的感受开始,逐渐产生了试一试的想法,最后,也尝试起吸毒。第一次吸毒后,她的感觉并不好,她详细地在日记中记录了当时的感觉。但是,第二次、第三次之后,她就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结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辍学出走,为筹集毒资进了歌舞厅,直到被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