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深基础PPT
第 3 章深基础;内容提要;学习重点;学习目标;3.1.1 桩基础;通常考虑下列情况选用桩基础方案:;3.1.2 沉井基础;2.沉井的特点;根据经济合理、施工上可能的原则,一般在下列情况,可以采用沉井基础:;3.沉井的类型和构造;b.按沉井的立面形状分为柱形、阶梯形、锥形,如图3-5所示。;(2)沉井基础的构造:沉井的轮廓尺寸、平面形状取决于墩(台)底部的形状。对矩形或圆端形墩,可采用相应形状的沉井,当墩的长宽比较为接近时,可采用方形或圆形沉井。沉井顶面尺寸为墩(台)身底部尺寸加襟边宽度。
沉井的入土深度:根据上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及各土层的承载力等确定。
一般沉井构造上主要由井壁、刃脚、隔墙、井孔、凹槽、射水管、封底和顶板等组成,如右图所示。;4.沉井的施工;(2)水中沉井的施工。一般采用筑岛法。当水深小于3m,流速≤1.5m/s时,可采用砂或砾石在水中筑岛[图3-8(a)],周围用草袋围护;若水深或流速加大,可采用围堤防护筑岛[图3-8(b)];当水深较大(通常15m)或流速较大时,宜采用钢板桩围堰筑岛[图3-8(c)]。;5.沉井下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②解决下沉困难的措施主要是增加压重和减小井壁摩阻力。增加压重的方法:提前接筑下节沉井;在井顶加压砂袋、钢轨等重物;不排水下沉时,可井内抽水。减小井壁摩阻力的方法:井壁内埋设高压射水管组,射水辅助下沉;利用泥浆套或空气幕辅助下沉;增大开挖范围和深度;必要时还可采用0.1~0.2kg炸药起爆助沉。
(3)突沉。
①原因:井壁摩阻力较小,当刃脚下土被挖除时,沉井支承削弱;排水过多;挖土太深;出现塑流。
②防止突沉的措施:控制均匀挖土,减小刃脚处挖土深度;在设计时可采用增大刃脚踏面宽度或增设底梁的措施提高刃脚阻力。
(4)流砂。
①原因:土中动水压力的水头梯度大于临界值。
②防止流砂的措施:排水下沉时发生流砂,可向井内灌水;不排水除土下沉时,应减小水头梯度;采用井点,或深井和深井泵降水。;3.1.3 沉箱基础;3.1.4 地下连续墙基础;2.地下连续墙的施工; 现浇钢筋混凝土壁板式连续墙的主要施工程序有:修筑导墙,制备与处理泥浆,挖掘深槽,制备与吊装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墙体。下图为修筑导墙中的常用的钢筋混凝土墙断面。;3.2 桩基础基本知识;(1)桩基的作用:穿过软弱的压缩性土层或水,使桩底坐落在更密实的地基持力层上。
(2)承台的作用:将外力传递给各桩并将各桩联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外荷载。
(3)桩基础的优点: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量小而均匀,在深基础中具有耗用材料少、施工简便等特点。在深水河道中,可避免或减少水下工程,简化施工设备和技术要求,加快施工速度并改善工作条件。
(4)桩基础的适应性:近代在桩基础的类型、沉桩机具和施工工艺以及桩基础理论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因此能以不同类型的桩基础的施工方法适应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荷载性质和上部结构特征,故桩基础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2.桩基础的适用条件
(1)荷载较大,地基上部土层软弱,适宜的地基持力层位置较深,采用浅基础或人工地基在技术上、经济上不合理时;
(2)河床冲刷较大,河道不稳定或冲刷深度不易计算正确,位于基础或结构物下面的土层有可能被侵蚀、冲刷,如采用浅基础不能保证基础安全时;
(3)当地基计算沉降过大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敏感时,采用桩基础穿过松软(高压缩)土层,将荷载传到较坚实(低压缩性)土层,以减少建筑物沉降并使沉降较均匀;
(4)当建筑物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需要减少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和倾斜时;
(5)当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较高,采用其他深基础施工不便或经济上不合理时;
(6)地震区,在可液化地基中,采用桩基础可增加建筑物抗震能力,桩基础穿越可液化土层并伸入下部密实稳定土层,可消除或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3.桩基础分类;(3)按设置效应分类。按设置效应,桩基础可以分为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非挤土桩。
(4)按桩土相互作用特点分类。按桩土相互作用特点,桩基础可以分为竖向受荷桩(摩擦桩、端承桩或柱桩)、横向受荷桩(主动桩、被动桩、竖直桩与斜桩)、桩墩(端承桩墩、摩擦桩墩)。;
(5)按桩身材料分类。根据桩的材料,桩可分为木桩(包括竹桩)、混凝土桩(含钢筋混凝土桩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钢桩和组合桩。
(6)按桩径大小分类。桩径大小不同的桩,其承载性能不同,设计的要求不同,更为重要的是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不相同,这类桩各适用于不同的工程项目和不同的经济条件。
①小直径桩:犱≤250mm。
②中等直径桩:250mm<犱<800mm。
③大直径桩:犱≥800mm。;4.桩与桩基础的构造;②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沉桩(打入桩和振动下沉桩)采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桩,有实心的圆桩和方桩(少数为矩形桩),有空心的管桩,另外还有管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