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医学]护理诊断.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护理诊断

十四.潜在并发症 10.免疫系统常见的并发症: 感染 过敏反应 11.药物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抗凝血治疗的副作用 出血 抗肿瘤治疗的副作用 化疗药物副作用 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副作用 洋地黄中毒 12.与手术有关的常见并发症:: 切口裂开 切口感染 肺不张 失血术后休克 * 谢谢! LOGO 内科护理诊断 重症监护室 赵技君 一、清理呼吸道无效——与长期卧床,痰液粘稠有关 相关因素: 1.与痰液粘稠有关。 2.与痰量多有关。 3.与身体虚弱或疲乏有关。 4.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有关。 5.与限制咳嗽疼痛有关。 6.与昏迷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掌握了有效咳痰的方法。 2.听诊痰鸣音、罗音减少或消失。 3.紫绀、呼吸困难等表现减轻。 4.没有因痰液阻塞而发生窒息。 护理措施: 1.观察病人痰液的性质、量、是否咳出,以及干、湿罗音和痰鸣音的变化情况。 2.注意病人是否有呼吸困难、紫绀加重、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呼吸道阻塞情况发生。 3.嘱患者每2-4小时做深呼吸,同时护士可协助病人翻身或行胸、背部叩击。 4.教给病人有效咳嗽的方法,具体方法是让病人尽量取坐位或半坐位,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再深吸气后,用力进行两次短促的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 5.保持病室清洁,维持室湿在18-22℃,湿度在50-60%。 6.对于咳嗽时疼痛的患者,护士可用双手或教给病人用枕头捂住疼痛部位如腹部伤口。 7.有大量脓液的患者应做好体位引流,每日1-3次,每次15分钟,体位引流应在餐前进行,引流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严防窒息发生。 8.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或昏迷的病应及时吸痰。 9.对于痰液粘稠的患者: (1)应保证摄入足够的水份,若病人不伴有心、肾功能障碍,每日摄水应在1500ml以上。 (2)遵医嘱进行超声雾化或者蒸汽吸入。 二、气体交换障碍――与缺氧、排痰不畅有关 相关因素 1.呼吸速率和型态发生改变 2.脉搏(速率、节律、质量)发生改变 3.端坐呼吸 4.呼吸急促、呼吸过块、过度换气 5.呼吸不均匀 6.不敢有呼吸动作 预期目标 1、 表现出有效的呼吸速率,并感到肺部气体交换有了改善。 2、 如果知道,说出致病因素并说出适当的应对方式。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变化,倾听病人的主诉。 2.向病人说明氧疗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指导氧疗时的正确呼吸方式。 3.定期检查氧疗设备,了解病人用氧后的反应以提高氧疗效果。 4.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将衣服松开,半卧位,深呼吸5~6次,用膈肌尽量深吸气,一边抑制呼气,一边连续进行轻咳,使痰到咽部,用力咳出,用腹式呼吸来调整,避免肺内压升高,张口咳嗽。 5.保持室内通风、换气、调节湿度、温度。 6.予雾化吸入。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洁,空气消毒每日2次,室温保持22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约在60%。 2.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气切的分泌物。 3.加强呼吸道湿化,维持液体摄入量,定时给予恰当的静脉输液。 4.使病人体位有利气道分泌物咳出,加强翻身,叩击背部。 5.机械通气注意生命体征、神志、SpO2变化,血气,了解呼吸机模式,参数,预防和控制感染,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三、疼痛 相关因素: 1.与组织创伤有关。 2.与组织炎症有关。 3.与组织缺血、缺氧有关。 4.与体位不适有关。 5.与卧床过久有关。 6.与局部受压有关。 7.与化学物质刺激有关。 8.与晚期癌症有关。 预期目标: 1.主诉疼痛消除或减轻。 2.能运用有效方法消除或减轻疼痛。 护理措施: 1.观察、记录疼痛性质、程度、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 2.遵医嘱给予镇痛药,观察并记录用药后效果。 3.调整舒适的体位。 4.局部炎症处理,如冷敷、针灸、换药等。 5.指导病人和家属正确使用镇痛药,保护疼痛部位,掌握减轻疼痛的方法。 6.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 7.指导病人应用松驰疗法。 四、体温升高 相关因素: 1.与感染有关。 2.与无菌性组织损伤有关。 3.与某些疾病有关,如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功能障碍、免疫缺陷等。 4.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有关。 注:某些病人体温升高原因不明时,最好不使用此诊断,建议从发烧导致对其他功能影响的反应,如活动无耐力、自理(清洁、沐浴、入厕)障碍确定出护理诊断名称,“体温过高”作为相关因素陈述。 预期目标: 1.体温不超过38.5℃。 2.病人自述舒适感增加。 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 2.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 3.保持室内通风,室温在18-22℃,湿度在50-70%。 4.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