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学]08外生铀矿床
在静止介质中,各种粒子(原子、离子、分子、胶粒等)的无序热运动使一些粒子从浓度较高部位向浓度较低方向迁移,并至体系中粒子的浓度最终趋向均一,这种运动叫扩散作用。 UO22+的扩散作用是通过氧化还原作用来进行的,富含有机质和粘土质的沉积物在成岩过程中,由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强还原环境以及粘土矿物的吸附作用,一部分铀得以沉淀固定下来,造成孔隙溶液中铀的浓度降低,形成一定浓度差。扩散作用会使得周围沉积物(岩石)孔隙溶液中的铀不断地朝此方向扩散并聚集在富含有机质的岩层中。 3) 扩散作用 铀在土壤中主要聚集在有机质含量偏高的腐殖土层之中,有时可形成局部的放射性异常。沉积岩的铀含量常与有机炭含量呈正消长关系,遍布全球的黑色页岩、炭板岩(包括石煤)以及部分褐煤的铀含量普遍偏高,达n×10-5,局部甚至可达n×10-4-n×10-3。 铀在部分动植物残体中显著富集,据报道,苏格兰泥盆系砂岩中鱼骨残体的铀含量高达15×10-4,前苏联曾发现由含铀鱼骨化石层组成的工业铀矿床;含铀地沥青的分布相当广泛,在美国安布罗西亚湖的巨型铀矿床中,铀与地沥青密切共生。 4) 铀与有机物质的关系 各种生物体中铀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 动物体中的铀含量很低,一般小于0.0n×10-6; 陆地植物灰分中的铀含量通常为0.0n×10-6; 土壤的铀含量(1-4×10-6); 在水生植物中,除少数低等藻类植物的铀含量较高外,一般植物的铀含量低于沉积岩的铀含量。 铀的生物吸收系数约为0.0n-0.00n。铀在外生作用中的地球化学行为与氮、磷、钾、钠等元素迥然不同,不属于生物富集元素。绝大部分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并不积累铀。铀在有机物质中的富集同生物死亡后有机体分解形成的强还原环境及有机质聚合成的复杂高分子化合物(腐殖质、腐泥质等)有关。 ①铀在生物体内的分布特点 有机物质的还原作用 表生带中的动植物体死亡后迅速为微生物所分解,形成各种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如CH4、H2、CO2、NH3等。在缺氧条件下,这些无机化合物可以与SO42-,NO3-,Fe2O3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SO42-被CH4还原为H2S: CH4+SO42-→ H2S+CO32-+H2O ②铀在有机物质中富集的机理 铀在有机物质中富集的机理相当复杂。促使铀在有机物质中富集的主要因素是还原作用、吸附作用和形成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在有机物质周围由于存在H2S,造成强烈的还原环境,在还原条件下,还原剂使围岩中的氧化铁还原生成黄铁矿,同时也促使水溶液中的六价铀还原沉淀。 有机物质中聚铀能力最强的是腐殖质,其次是腐泥质。腐殖质是由各种简单有机化合物(CH4、NH3等)经过聚合而形成的一种成分和结构都十分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由黄腐酸(Fulvic acid)又称富啡酸和胡敏酸(Humic acid)组成,在腐植质中,主要是黄腐酸中铀有明显富集,显示了其有密切关系,而胡敏酸则不明显。 北京地质研究院近年对腐植质与铀关系重新做了工作,发现黄腐酸中铀含量高而胡敏酸(有的资料中译为腐植酸)的铀含量低(表1)。从表2可见,有机质对铀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铀主要同有机质中的腐殖酸(黄腐酸+胡敏酸)有关,当样品中的腐殖酸被提取时,大部分铀也同时被提取,致使残渣中铀含量大为降低。实验查明,在有机物质的各组分中,腐殖酸具有最大的还原能力,其△Eh值达450mv。纳乌莫夫曾作过腐殖酸使UO3还原为沥青铀矿的实验,取得了成功。 * 一、外生铀矿床的一般概念 二、铀在表生作用中的地球化学 第十章 外生铀矿概论 外生铀矿床主要是指在地表附近,由外生作用形成的铀矿床。 外生作用是指地球岩石圈与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之间相互发生的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的综合。在外生作用下自然界的岩石及铀矿床遭受破坏和改造,形成新的风化产物,由于铀元素地球化学性质活泼,大部分铀呈UO22+ 离子的形式迁移,搬运至河流,内陆盆地或浅海中,在有利的环境下被吸附、还原沉淀,形成初始富铀层位或沉积铀矿床;一部分呈机械破碎物形式被流水带走,搬运至河谷、湖盆、滨海,在有利环境下沉淀,形成机械沉积砂矿床;另有少部分铀则残留在原地,被风化残积物吸附,形成风化壳型铀矿床。 一、外生铀矿床的一般概念 机械沉积砂矿床可产于两种环境条件,地史早期还原环境下的沉积砂矿往往经历后期的改造,如石英卵石砾岩型铀矿, 铀的来源主要在沉积阶段,其工业意义大;氧化环境下形成的砂矿主要由含铀矿物组成,目前不具工业意义。 风化壳铀矿床的规模一般不大,其工业意义也相当有限。其他原生沉积铀矿床虽然有时形成有相当规模,但不普遍。因此,在外生作用中,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原始富铀层位或沉积铀矿床经过后期改造,使铀发生再富集而形成的后生铀矿床。 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