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学]07不整合面型铀矿床
第七章 不整合面型铀矿床 一、概述 二、不整合面型铀矿床产出的地质条件及 矿化特征 三、澳大利亚不整合面型铀矿床 四、加拿大不整合面型铀矿床 Distribution of known types of uranium deposits 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北萨斯喀彻温铀矿省和澳大利亚北部派因?克里克铀矿省,其他地区如加拿大西北地区塞隆(Thelon)盆地的基加维克(Kiggavik)矿区,西澳大利亚州的拉克(Rudall)变质杂岩带附近金都赫(Kintyre)矿田,圭亚那-委内瑞拉交界处的罗莱玛地区(Roraima Region),俄罗斯于西北利亚陆块的阿尔丹地盾和东欧陆块的波罗的海地盾区也有此类矿化发育. 中国于华北地块的南缘晋南-豫西地区也进行进一定的勘查工作和探索,但未获得突破。 二、不整合面型铀矿床产出的地质条件及矿化特征 1、区域地质背景 2、含矿层位及成矿时代 3、岩性条件 4、构造条件 5、区域不整合面及古风化壳条件 6、中基性岩浆活动和其他火山岩条件 7、矿化特征 Some key issues Are large unconformity U systems confined to Palaeoproterozoic-Archaean basement under largely undeformed Palaeo-Proterozoic sandstones? Are Athabasca Basin in Canada and Pine Creek in Australia only examples? Unconformity-related deposit model 三、澳大利亚不整合面型铀矿床 (一)、地质概况 (二)、矿床实例:贾比卢卡(Jabiluka)矿床 Australia’s uranium deposits 3 mines and ~85 deposits Unconformity related uranium deposits, Northern Territory Ranger mine: Early Proterozoic unconformity U Ranger No 3 open pit Ranger mine: Mineralised chloritic-graphitic breccia at graphitic schist/dolomite contact 图1 派因·克里克铀矿省地质示意图 (引自Franz J·Dahikamp 1998) Several ages of unconformity related U mineralisation in Pine Creek Inlier ~1620-1740 Ma ~1620 Ma ~780 Ma ~1620 Ma – Approx U mineralisation age 派因·克里克地槽由古元古代中至晚期的变质沉积岩和少量的变质火山岩所组成,它们受区域变质作用部分出现混合岩化。 西部基底由太古代-古元古代的李奇菲尔德杂岩、拉姆詹格尔和沃特豪斯花岗杂岩组成; 东南部基底由纳纳姆布杂岩组成。 古-中元古代(1800Ma)发生广泛的变质作用,并在地槽区不同地段有较大的差异,在阿利盖特河地区和西部的李奇菲尔德地区的沉积岩变质程度较高,达角闪岩相-麻粒岩相,而地槽中间部分较低仅达绿片岩相。 1、派因·克里克地槽的区域地质背景 古元古代晚期的造山运动,使本地区出现岩浆活动,形成花岗岩类的深成岩体及火山岩的岩墙和岩床。 在长期强烈的风化剥蚀后,被中元古代形成的红层(科姆波尔吉组)所上覆。在东部地区同时还出现酸性火山岩直接覆盖于结晶基底之上。科姆波尔吉组之下,结晶基底的顶部在某种程度上已变成风化层,在贾比卢卡地区风化层的厚度达1-2m。 岩性组成: 太古界基底:岩性为粗-中粒斑状石英二长岩,二云母花岗岩、混合岩、片麻岩、片岩、伟晶岩、闪长岩以及条带状含铁建造; 下元古界:为一巨厚的冒地槽沉积,由努尔兰吉、卡卡都群、卡希尔建造组成。 2、地层及岩性 卡卡都群:不整合覆盖在纳纳姆布杂岩之上,由片麻状石英岩、杂色片麻岩几片岩组成。 卡希尔建造(Cahill):与下伏卡卡都群整合接触,分上下两段,下段厚300-600m,为主要含矿层、岩性为含铁矿,炭质条带的云母片岩、绿泥石化长石石英岩、石英片岩和钙硅质岩石,局部夹石墨片岩,含厚达250m的块状白云岩透镜体:上段厚2500m为一套片岩。 努尔兰吉(Noarlangie)片岩:与下伏卡希尔(Cahill)建造和卡卡都(Kakada)群整合接触,广泛出现在纳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