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学]中国法制史笔记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提纲
中国法制史导论
一、中国法律的传统
1、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2、恭行天理,执法原行 3、法则公平,权利等差
4、法自君出,权尊于法 5、家庭本位,伦理法制 6、重刑轻民,律学独秀
7、以法治官,明职苛责 8、纵向比较,因时定制 9、立法修律,比附判刑
10、援法定罪,类相裁断 11、无讼是求,调处息争 12、诸法并存,民刑有分
二、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
(一)从总体上说,是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
(二)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各个历史时期的立法情况
2、各个历史时期的司法情况
3、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类型政权的宏观法制状况
4、各个历史时期的法律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哲学思想
5、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各阶层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状况
第一章 夏商的法律制度
五刑:指奴隶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墨、劓、刖、宫、大辟纳采:男家遣媒人对女家表示向某女求婚的意愿 问名:女家同意,便将该女之名及生辰告知男家媒人 纳吉:男女两方交换生辰,各自卜得吉兆,宋代称“换草贴”,俗称“换八字” 纳币:卜吉后,表示婚姻成立,春秋时称“纳币”,宋代称“纳成”、“定贴”,俗称“订婚” 请期:男家派媒人向女家问明结婚日期 亲迎:新郎在傧相陪伴下到女家迎娶不顺父母(公婆),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A 商鞅在变法期间,广泛实行连坐制度;
B 奖励告奸;
3、奖励农业生产,颁布分户令,充分发挥新兴地主阶级的农户业的劳动者的潜力;
4、奖励军功,打破原来按血缘关系亲疏划分尊卑等级的标准;
5、取消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在制度上彻底取消旧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权,从而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
【二】历史意义
1、其深度和广度超过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活动,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广泛宣传了改革的思想和主张;
3、商鞅变法巩固和发展了秦国封建制的基础,促进了秦国生产力的发展,使“秦人富强”,从而为秦国后来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五、三公九卿
1、三公
丞相:上承皇帝,统帅百官,总揽全国的行政
太尉:国防部长
御史大夫:丞相之副,掌奏书颁诏书,监理监察
2、九卿
奉常 汉代改称太常,掌宗庙礼仪、占卜祭祀等事郎中令卫尉右仆 掌管皇帝的舆马,及军事用马的牧养。 廷尉 掌管刑罚讼狱,是全国的最高司法官。典客宗正 主管皇族宗室(包括公主)事务。治粟内史 掌管国家谷帛租赋,掌管国家财政。 少府 掌管全国山海池泽之税,以供给皇帝私用)奉常汉代改称太常,掌宗庙礼仪、占卜祭祀等事郎中令卫尉右仆掌管皇帝的舆马,及军事用马的牧养。 廷尉掌管刑罚讼狱,是全国的最高司法官。典客宗正主管皇族宗室(包括公主)事务。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谷帛租赋,掌管国家财政。少府掌管全国山海池泽之税,以供给皇帝私用”决事比”是从秦朝的“廷行事”发展而来。
诉讼与审判制度
上书复审。汉律称之为“乞鞫”。官吏判决后,如果当事人不服‘可以请求重新审理。但是复审必须在一定额期限内进行。汉时的乞鞫期限为三个月。“读鞫”和“乞鞫”虽然为必经的程序,但是经常流于形式,封建诉讼制度的本质和封建官僚主观武断的审片作风,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实事求是地查明案情,改编错误的判决。
录囚(虑囚)。是封建时代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囚犯的审理,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审判的案件是否合法‘以及有无差错,一边发现冤狱随时频繁的一种制度。这是封建统治者恤刑省刑、宽待囚犯的一种表示。自汉代开始‘录囚即成为常制,最为封建国家“恤刑”的重要措施而代代相传。
春秋决狱
含义:春秋决狱,是指汉代审判案件时,如果法律吴明文规定。则直接引用儒家的经义《春秋》这部书的内容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春秋》一书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转变的社会大动荡士气的产物,是为稳定固有的君道、父道、子道、夫道、妇道,挽救礼崩乐坏的瓦解之势,进而达到维护亲亲尊尊、男女有别的三代礼制而作的。在这本史书中,基本指导思想和判断是非、善恶以及不肖的根本标准,就是儒家所倡导的礼义之说。
董仲舒首开春秋决狱先河。以《春秋》解释现行的法律‘直接用于指导审判,既符合地主阶级的利益,又适应课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君主需要。
春秋决狱的核心在于“论心定罪”,就是根据《春秋》的精神去考察犯罪者的主观动机,来确定其是否犯罪。春秋决狱在一定程序上是补充立法的行为。但是,用主观因素来确定罪之有无,刑之轻重,在司法实践中极容易吧主观归罪推向极端。
春秋决狱依据:《礼》、伦理、儒家经典
原则:论心定罪、人的本质、良心
作用:形成判例(相当于普通法系中的平衡法)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一、三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