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律资料]行政许可法2012行政执法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石家庄市委党校 刘丽敏 讲座目次 一、行政许可及利害分析(兼论立法意义) 二、行政许可法的原则 三、行政许可法确立的重要法律制度 一、行政许可及利害分析(兼论立法意义) (一)行政许可的含义 第二条 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1、程序上,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2、主体上,行政许可的主体是行政机关。 3、内容上,行政许可是准予行政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或取得某种资格的授益性行政行为 。 4、范围上,行政许可是外部行政行为。 (二)行政许可法的立法意义 1、制定行政许可法,是规范设定、实施行政许可行为的需要。 2、有利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 3、制定行政许可法,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需要。 许可法实施之前中国五级政府最少有4800万件规制职能,其中中央政府有2.8万到3.2万件规制事项,而国外发达国家中央政府平均只有约4000件规制职能,我们是人家7到8倍。 2002年10月和2003年2月分两批、共取消了1195项行政审批事项,后来,国务院决定再取消和调整495项行政审批项目,加上前两批已经取消和调整的1300项,一共是1795项,目前国务院部门的审批事项已减少48.9%。 河北省自行设定的行政许可有247项,其中地方法规设定有122项,保留了37项;河北省政府规章制125项,保留了15项,清理达到了80%。同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规章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河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做好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市政府对本级政府及政府办公厅、开发区及市属部门1989年5月至2009年12月31日以前制发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彻底清理,经2010年9月26日市政府第43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确定继续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为399件,应予修订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为6件,废止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为25件。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就2011年内市本级各类审批、监管项目及流程精简提出的“五个凡是”: 要求“凡是国家和省已经取消的,要坚决取消;凡是不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要坚决取消;凡是不需要用政府平衡资金又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要全部放开;凡是国家和省没有明确要求地市一级审批的,要坚决下放;凡是部门自行设置审批事项或变相设置审批门槛的,要彻底废除。” 一场力度空前的“效能革命”已在石家庄展开。 4、制定许可法,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需要 2012年最高检工作报告:2011年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8464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524人(含厅局级198人、省部级7人)。2010年11名省部级,2009年5名,2008年4名。 最高检2008年报告:五年来,立案侦查贪污受贿10万元以上、挪用公款百万元以上案件35255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3929人,其中厅局级930人、省部级以上35人。 第十三条 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通过下列方式能够予以规范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二)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三)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四)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二、行政许可法确立的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第4条?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1、行政许可的设定必须法定。 郑州“馒头办”风波 2、实施行政许可必须遵守法定原则 (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第五条?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 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申请人有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平等权利,行政机关不得歧视。 (三)便民原则(服务型政府) 第六条?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四)救济原则 第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五)诚实信用、信赖保护原则 第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