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费指向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运费指向论

* 5) 劳动力成本指向论的应用    韦伯测定了当时德国机械、金属和运输机械工业的劳动力成本指向程度。 纺织业和精密机械零件行业的区位是典型的劳动力成本指向性产业。 一般向都市周边和农村地域分散的工业大都是劳动系数高或对集聚利益要求不高的行业。 * 3、 集聚指向论 1)集聚的类型   ◆纯粹集聚——由技术性和经济性的集聚利益产生的集聚,也称为技术性集聚。   ◆偶然集聚——纯粹集聚之外的集聚,如运费指向和劳动费指向的结果带来的工业集中。 * 3)作用   ◆集聚因子的形态 由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集聚,是由“规模经济利益”产生的; 由多种企业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集聚,是通过企业间的协作、分工和基础设施的共同利用所带来的。 ◆分散因子的作用 分散因子的作用是集聚结果所产生的,是集聚的反作用。其作用主要是消除由于集聚带来的地价上升造成的一般间接费、原料保管费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 3)集聚指向论思路 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力成本)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会产生集聚,即工业区位由集聚因素定向。 一般而言,发生集聚指向可能性大的区域是多数工厂互相临近的区域。 * 5)集聚指向论的应用    工业由分散走向集聚,再由集聚趋于分散已成为工业区位空间运动的一个规律。 “二战”后,日本“三湾一海”形成了高度密集的重化学工业集聚带。20世纪70年代后,这种集聚有所缓和,特别是京滨工业地带的临海部工业的集聚出现停止。 * 三、韦伯区位论的意义   (1)韦伯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   (2)提出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   (3)指向理论已发展成为了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 为什么是雄安? “粤港澳大湾区”你怎么看? * * * * 第十四章 产业布局及政策 *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1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2 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3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4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5 理论的局限性 * 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1783-1850) 于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以下简称《孤立国》),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一)背景 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 产方式. (二)目的 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图8.1 杜能(1783-1850) (资料来源:Haggett P .Geography:A Modern Synthesis.Revised Third Edition. New Y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 Inc,1983)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 二、 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一)研究方法 “孤立化的方法”(演绎法) 先从影响农业分布的各种因素中分离出一个主要因素(距城市的距离),然后探寻在其他次要因素相同条件下,主要因素运动变化的规律,以及可以用来反映这种变化的模式。最后再确定当次要因素一一起作用时,上述模式将发生怎样的偏离。 *   1、 “孤立国”的假定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二)理论前提 *  此外,还有其他条件 1)腹地各地农业经营者的能力和技术条件相同; 2)腹地经营者是追求最大利润并且有能力按市场要求调整其农业经营类型的农民; 3)运费和距离成正比,并且由产品生产者负担。   * 2、杜能要解决的问题(研究重心):   第一,在这样假设下,农业将呈现怎样的分布状态。   第二,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营随着与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 (三) 理论形成机制——地租机制   1.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R=PQ-CQ-Kt Q=(P-C-Kt)Q 式中:R——地租收入;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的生产费;     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     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