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代诗歌鉴赏.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考点 一、诗歌形象 1、景物形象(意象) 2、人物形象 3、事物形象(物象) 二、诗歌语言 1、品鉴字词2、鉴赏诗句3、语言特色 三、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四、评价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题材分类 送别诗 怀古诗 边塞诗 思乡诗 闺怨诗 借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田园诗 山水诗 政治诗 一、诗歌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意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日月草木等)表现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3、事物形象(物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五类典型人物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 旷达潇洒、豪放不羁、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积极昂扬、豪气干云、独立不屈、乐观自信、才华横溢…… (2)忧国忧民的形象。 关心民生疾苦、同情弱小、忠心耿耿、仁民爱物、悲天悯人、心忧天下、心系社稷…… (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形象。 不慕荣利、淡泊自守、清高出尘、清高脱俗、纵情山水、安贫乐道、崇尚自然、返璞归真……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渴望建功立业、才华不得施展、报国无门、寂寞失意、苦闷郁愤、理想成空、不甘闲置、激愤不平、…… (5)爱恨情长的形象。 (?情意绵绵、满腔痴情、满腹柔情、思乡恋家、坚贞执着、孤独寂寞、幽怨凄楚…… 常见的评价景物氛围特点的词语(意境) 注意词意的轻重、侧重点等细微差别: 壮阔 阔远(阔大悠远) 雄奇优美 雄浑苍劲 雄浑壮观 富丽堂皇 瑰丽 明丽 淡雅 恬淡自然 恬静 安谧  幽静  和平 生机勃勃 繁华热闹 深远 幽深 奇险  迷濛 迷茫 飘渺 虚幻 暗淡 幽暗 昏暗 冷落 孤寂(孤独寂寞) 落寞(冷落寂寞) 荒寒 肃杀 萧条 萧索 悲凉 慷慨悲壮 悲壮苍凉 凄凉 凄惨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诗歌语言 1、品鉴字词 2、鉴赏诗句 3、语言特色 诗歌字词品鉴题的思维切入点和 答案组织模式 ①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含义。 ②指出所用艺术手法。(并非必答内容) ③联想想象,将该词放入原句,描述景象。 ④点明作用:突出何内容、抒发何感情、渲染何气氛、营造何意境。 即:释词+手法+描述+作用 (注意:如果释词有困难,可不予解释,免得出错,但要在释句时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 例题 早梅 ·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独暖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色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问题设计】郑谷把齐几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 齐几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为什么? 例题 早梅 ·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独暖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色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问题设计】郑谷把齐几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 齐几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为什么? 【参考答案】“一”即“唯一”“单一”。(释词)孤根暖回,有梅盛开。(描述)“一枝”强调数量之少,带有夸张色彩,(手法)正因为少才弥足珍贵。与诗题“早”字丝丝入扣,照应题目,点亮主题。(作用) 诗歌鉴赏诗句题的思维切入点和 答案组织模式 1.设题形式 ①某句诗的妙处。②某句诗含有什么深意。 2.答题模式 ①结合全诗阐明诗句意思。 ②点明所用艺术手法。 ③揭示作用:表达感情、渲染气氛、揭示处境、烘托对象、营造意境。 即:释句+手法+作用 例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 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题设计】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例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 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题设计】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日落西山,天色已晚,载着友人的渐去渐远的客船此夜停泊何处。(释句)此句故设一问,(手法)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做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作用) 诗歌品鉴语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