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医学]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 平片 DSA CT MRI 平片 1.常规检查:正侧位 2.特殊检查: 颅底位:观察颅底,尤其是中颅窝 汤氏位:观察枕骨大孔、岩锥、内听道等 眼眶正位:观察蝶骨翼、眶上裂等 视神经孔位:观察视神经孔 蝶鞍侧位 切线位 正常表现 1.颅壁:外板、内板和板障 2.颅缝:冠状缝、氏状缝、人字缝、颞鳞缝、额缝。有时可见缝间骨,不可误为骨折 3.囟门:三骨之间形成。额顶之间-前囟,顶枕之间-后囟 4.颅底:前颅窝、中颅窝和后颅窝。中颅窝的重要结构-蝶鞍 5.颅壁压迹 ⑴脑回压迹:指压迹。脑回压迫颅盖骨内板形成的局限性变薄区,X线示圆形或卵圆形较透明影。 2岁以前不太明显,12岁前半球发育快而骨发育相对缓慢,形成脑回压迹。12岁后,半球发育相对慢,骨发育快,一般看不到脑回压迹。 病理:A、颅骨发育迟缓、不发育-压迹增多 B、脑积水致脑大-压迹增多 ⑵血管压迹 A、脑膜中动脉:前支和后支 B、板障静脉:粗细不均,呈网状或树枝状排列,多见于顶骨 ⑶蛛网膜粒压迹:多在额顶骨中线两旁 6.生理性钙斑:本身有固定位置,要与病理性钙斑区别。 ⑴松果体钙斑:20-40%,不超过10mm,正位居中线,侧位在岩骨后上方。 ⑵脉络丛钙斑:﹤1%,1-1.5cm,对称。正位离中线约2.5cm,侧位位于松果体后或后下方1-1.5cm处。 ⑶大脑镰钙斑:﹤10%,多在前部居中线。 ⑷岩床韧带:床突间韧带钙化。 异常表现 1.颅内病理性钙斑 ⑴寄生虫病:肺吸虫病、脑囊虫病、包虫病、弓浆虫病等。 ⑵炎性疾病:TB、脑脓肿、脑炎、隐球菌病等。 ⑶血管性病变:动脉硬化、血管畸形、动脉瘤、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等。 ⑷肿瘤:颅咽管瘤、胶质瘤、脑膜瘤、畸胎瘤等。 ⑸其他:结节性硬化、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等。 2.颅内压增高:多为颅内占位病变或CSF循环通路受阻形成脑积水所致。 ⑴颅缝分离:小孩 ⑵脑回压迹增多 ⑶蝶鞍改变:扩大,成人的主要征象。骨质稀疏破坏,从后往前。 ⑷颅骨普遍性吸收:多见于晚期。 ⑸颅面比例失调。 3.颅内占位病变:肿瘤、血肿、脓肿等。 ⑴颅内压增高症:无定位意义。 ⑵病理钙化:肿瘤实质和囊壁,表明肿瘤的位置。 ⑶生理钙斑移位:表明肿瘤前后左右位置,尤其无其他征象时。 ⑷局限性颅骨改变:变薄、破坏、增生。 ⑸蝶鞍改变:扩大、骨质稀疏、破坏。 鞍内型:球形扩大,鞍背上翘。 鞍上型:鞍背变短,蝶鞍扩大呈扁平型。 鞍旁型:鞍底双重影像,同侧ACP上翘。 ⑹颅底孔道扩大:如内听道、眶上裂、视神经孔。 4.骨髓瘤 原发于骨髓,在原发恶性肿瘤中较常见,多在50-60岁。可单发,可多发。半数可有本-周氏蛋白。多见于扁平骨和长骨的近侧干骺端。在颅骨表现为大小不一(数毫米至2cm)的穿凿样溶骨性破坏,边缘清楚锐利,周围一般无增生硬化。 DSA 应用数字计算机程序将组织图像转变为数字信号输入存储,然后经动脉或静脉将造影剂注入血流,将第2次图像也输入计算机,两次数字信号相减后再转变成一个新的只充满造影剂的血管图像 DSA的优点为简便快捷,只需作选择性拍片,即可获得清晰的血管影像 DSA的临床应用 (1) 动脉瘤的诊断和栓塞 DSA是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最佳方法,可清楚显示载瘤动脉,动脉瘤的瘤颈,瘤体的大小形态及与周围动脉、静脉的关系,为手术和介入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目前通过DSA可进行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常用技术包括可脱性球囊、弹环圈和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环圈(GDC)的栓塞 (2) AVM、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 IV-DSA和股动脉注射的IA-DSA不适用于动静脉畸形(AVM)和动-静脉瘘的检查,必须采用选择性IA-DSA 可以实时观察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瘘的部位、范围、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瘘口情况,是目前最理想的诊断方法 为其中部分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部分适栓指数高的动静脉畸形或手术难以切除的动-静脉瘘) (3) 颈动脉分支部无症状性杂音 在65岁以上者中约占4%,也有隐匿的无杂音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DSA适用于此种情况的检查,可证实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狭窄,显示狭窄的程度和溃疡,为动脉内膜切除术及目前广泛应用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提供指征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在TIA患者检查颈动脉、椎动脉起始部及颈内小血管病变,并为颅内外血管吻合提供依据 (5) 颈部与颅内动脉闭塞 颈内动脉及其皮层支的闭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