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强调父子关系与蓄妾制度一夫多妻制
第三讲 亲属体系与文化 家庭是人类的摇篮 是社会的细胞 第一部分 目前积累的知识:理论与假设 一、社会群体与个人 人的各种要求是在群体中得到满足的,社会的最小单位不是个人而是群体。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一定的持续的社会关系为纽带结合起来的集体,是人们生活的具体单位。 二、亲属群体的特点及影响群体的五个基本要素 身份(status)角色(role) 身份是个人在群体 中所处的位置,角色是对占据这位置的 人所期望的行为。 决策程序 决定大家干什么和怎样干。 关系类型 控制机制 维持和恢复正常秩序和关系的程序。 招募(缔结)原则 三个普遍的因素: 年龄 性别 血缘 群体的分类 从规模上看,大到一个由上万人组成的公司,小到由两个人组成的家庭。最小的社会群体是由一组社会关系(两个人)构成。 按其复杂的程度可分为初级群体 和次级群体。 初级群体是以初级社会关系自然结成的群体,如血缘群体(家庭或家族)、地缘群体(如村落)。 次级群体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人为组织起来的群体,如学校、军队、政党等。初始群体亦被称为“初级社会群体”,次级群体亦称为“社会组织”。 二、亲属群体的特点及对人的影响 亲属群体是由血缘、婚姻或两者共同联系起来的群体。人的各种要求首先是在亲属群体中得到满足的。 家庭是典型的亲属群体 关于家庭的理论 家庭的主要功能 生育功能 性生活满足功能 生产功能 消费功能 休息娱乐功能 (辅助功能) 家庭存在的生物学基础 持续的性关系 家庭的规模 核家庭 复合家庭 n2-n/2 家庭形态 一夫一妻 一夫多妻 一妻多夫 居住形式 从夫居 从妻居 双方居 独立居 出身规则 父系制 母系制 双系制 非限制性 亲属群体对人的影响 家庭浓缩着社会文化的基本遗传信息,是个人习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初级学校。 “社会细胞”:1、复杂的社会集团和气象万千的社会是建立在家庭基础上的,大部分社会关系都可在亲属关系中找到其雏形。2、在家庭中包含着社会文化的“遗传基因”,文化的传承很大一部分是在家庭中完成“转录”的。 直接接触而不是靠某种明确的规则 全面 深入 达到情感层次 人可以从这种关系中满足表达悲欢的需要、倾诉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等,人与人的沟通可以达到“透明”的程度。 心理人类学对亲属体系关注的侧面 家庭中占有优势地位的二人关系是什么?占优势地位的关系及其属性如何影响其他关系? 家庭关系怎样被用来界定社会群体的性质和类属? 二次群体的特点与家庭的联系是怎样的?家庭关系与人际关系的特点有何联系? 家庭关系与人的心理社会均衡模式? 家庭关系与人的社会化? 家庭关系与心理文化取向之间的联系? 家庭关系与人的情感模式和对性的态度;家庭关系对政治、居住方式、文学艺术、灵魂观、神明观的影响 三、“许氏假设” Hsu’s Hypothesis 在任何一种既定的亲属体系中,必有一种居支配地位的“轴” 居优势地位的“轴”必有居优势地位的属性 主轴的属性决定了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模式 由主轴发展出了亲属体系中其它轴的相对关系 “主轴”的属性还影响到亲属体系以外的关系 The dominant attributs of the dominant dyad in a given kinship system tend to determine the attitudes and action patterns that the individual in such a system develops towards other dyads in this system as well as towards his relationships outside of the system . 轴 属性 属性的定义 ? 夫=妻 非连续性 不与他人结合的状态或态度 排他性 逐出他人或不愿与他人分享 性爱 受性的吸引 选择意志 可追求自己的意向 ?父=子 连续性 与他人结合的状态或态度 包容性 一体化行为或态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