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氧化碳分离回收与封存技术应用行业炼钢业电厂及能源
4.1.2 二氧化碳分離回收與封存技術
■應用行業:煉鋼業、電廠及能源開採
因應全球暖化問題已刻不容緩,其中,從火力發電廠或煉鋼廠
等大規模污染排放源所排放之CO最受關注,因此, CO 之回收與封
2 2
存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技術更顯得重要。CO 地
2
下封存技術之架構如圖 4.1.3所示,圖示部分為陸域或海域之深層鹽
水層,深度皆為達 1,000 m以上之地層。CO2 封存是指將從工廠中回
收的CO ,運輸至封存地,並注入地層中封存起來。回收到的 CO 需
2 2
要壓縮至超臨界狀態,以減小體積並 提高運輸效率。管線運輸是最
有效的運輸手段。
圖 4.1.3 CCS地下封存示意圖 (2007)
■技術應用
就 CO2 分離回收技術而言,粉煤鍋爐、煤氣複合式發電與天然氣
複合式發電之 CO
回收裝置之設備成本評估如圖 4.1.4所示。 CO 分離
2 2
回收之最大、最小與平均處理成本如表一所示 ,影響回收成本估算
之主要因素在於發電廠之回收熱、實廠化風險、吸收液等之補給
5
量、裝置材料壽命與開發技術適用性等。
圖 4.1.4 CO2回收與否之發電成本比較 (2007)
圖 4.1.5為利用化學吸收、物理吸收、吸附分離、薄膜分離與蒸
餾法之 CO 分離的示意圖。化學吸收是將已吸收CO 之液體輸送至再
2 2
生塔中,於再生塔中提高吸收液之溫度使CO2於吸收液中溢散並回
收溢散出之CO 。物理吸收法中為將CO溶解在吸收液中再將之分離
2 2
之技術,於再生塔中降低吸收液之壓力,將溶解後之CO2 溢散後回
收CO 。吸附分離法先以吸附劑吸附CO讓 CO 分離後固定,然後將
2 2 2
吸收塔整體之壓力下降,使 CO2 溢散後回收CO2 , 此方式又稱為
PSA(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吸附分離法已經可以適用在小規模
排放源上。薄膜分離法,利用薄膜構造與分子粒徑、電位分佈等分
子間之反應將CO2 分離。Natoco 公司等現已將薄膜分離法分離天然氣
中 CO2之技術商業化。低溫分離法則先將氣體壓縮之後讓其斷熱膨
脹,然後加入冷卻液,利用液體的蒸氣差加以蒸餾將 CO2 分離之方
法。
6
圖 4.1.5 CO2分離技術(2007)
表 4.1.2 處理成本比較 (2007)
最小 最大 平均
CO回收成本
2
US $/ton-CO avoided 日幣 /ton*
2
新設火力發電 +化學吸收法 29 5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