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资本缓释功能相关问题研究.PDF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资本缓释功能相关问题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资本缓释功能相关问题研究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 资本缓释功能相关问题研究 2012.06.22 中市协研 中市协研 中市协研 2012-A-052012-A-05 CRM课题研究组长: 时文朝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CRM课题研究副组长: 冯光华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CRM课题研究政府特邀代表: 孔 燕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 高 晟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税政司流转税处 李红霞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准则一处 冷 冰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准则一处 张维华 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营业税处 黄 直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 夏 晨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机构部 贾 飙 中国保险监管管理委员会资金运用监管部 CRM资本缓释功能相关问题研究子课题单位参研专家: 光大银行(组长单位):刘、徐凡、盛宏清、谷艳玲;工商银 行:唐凌云、杨帆、肖元、陈晓彤、王文荣;农业银行:李大鹏、 陈博亮;交通银行:黄轶、聂谦平、郭远;招商银行:戴高鹤;花 旗银行:胡星;法国巴黎银行:倪彦石、肖楠;德勤管理咨询:胡 劲英、赵伊异。 统稿人:包香明、罗志云、邵诚、王冬丽、孙睿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2001 年安然、世通破产,2002 年互联网泡沫破 灭,一系列信用危机的发生为全球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如何管理信用风险提出了巨 大的挑战,并从客观上对灵活、高效的市场化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发展提出 了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信用衍生产品于20 世纪90 年代初诞生并蓬勃发展起 来,成为过去二十年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创新的一大亮点。在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 展的前十几年,该产品在信用风险管理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入反映了金融 市场参与者推出该产品的初衷,为金融市场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8 年金融危机后,针对业内外对信用衍生产品存在的诸多争议,世界主 要国家和地区监管部门对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旨在推动 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标准化产品中央清算、交易信息集中、配套机制完善和市场 透明度的提升。通过改革和调整,结构简单的信用衍生产品,重新成为市场交易 主流。管理信用风险、完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系统性风险、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和促进多层次金融市场健康协调发展等信用衍生产品的核心经济价值,在金融危 机后重新得到弘扬。 2005 年以来,国内信用债券市场发展迅速。截至2011 年底,我国信用债市 场规模已达5.1 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的10.6%,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二。 在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债券发行主体的信用等级分布中枢也逐渐下移,债 券的信用风险特征不断显现。再加上商业银行体系持有的大量贷款余额,市场主 体急需市场化的工具高效地对冲、转移和规避信用风险。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 我国金融市场改革与创新的不断深入,金融脱媒、外资进入、利差收窄等经营环 境的显著变化,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业务经营模式及产品体系亟需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在此背景下,积 极推动信用衍生产品的创新和应用,就成为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管理能 力、拓展盈利空间、推进经营转型的应有之义: 第一,合理运用信用衍生产品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长 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采取信用等级分类、授信额度限制等预防性的静态手 段管理信用风险。由于信贷资产流动性低,相关风险控制措施被动,银行在发现 1 内容提要 贷款出现信用风险损失苗头时,只能通过增加保证、要求提前还款等方式避免损 失。而通过合理运用信用衍生产品,商业银行能够在不涉及资产所有权转移的情 况下,将信用风险剥离出来单独进行交易,有利于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进行持续 控制;有利于推动银行从被动、静态和事前的管理方式,向主动、动态和事中的 管理方式转变;有利于全面提高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第二,合理运用信用衍生产品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利用效率。我国商 业银行目前面临较大的资本约束瓶颈,而目前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方式有限,资本 补充难度较大。根据国际经验,信用衍生产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