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土壤培肥技术与效果演示幻灯片.ppt

农田土壤培肥技术与效果演示幻灯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用的PPT课件演示文稿幻灯片医学教育策划

南北方秸秆还田效果比较 容重、pH值北方较南方降低1.5%、0.3%; 养分指标均为南方较北方升幅大。升幅: 有机质8.5%;全氮6.9%;速效磷14%;速效钾6.5%;缓效钾10.3%;CEC3.1%。 三、酸化土壤特性及其改良技术 什么是高中低产田? 高产田:没有明显的土壤障碍因素,水肥气热环境协调,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能够持续稳定维持高产 低产田:有明显的土壤障碍因素,农田基础设施差 中产田:界于高产田和低产田之间 中产田:限制因素是肥力水平低—培肥! 低产田:限制因素是障碍因素—先改良! 1.干旱灌溉型 : 由于降雨量不足或季节分配不合理,缺少必要的调蓄工程,以及由于地形、土壤原因造成的保水蓄水能力缺陷等原因,在作物生长季节不能满足正常水分需要,同时又具备水资源开发条件,可以通过发展灌溉加以改造的耕地。指北方可以发展为水浇地的旱地,南方可以开发水源,提高水源保证率,增强抗旱能力的稻田和旱地。其主导障碍因素为干旱缺水,以及与其相关的水资源开发潜力、开发工程量及现有田间工程配套情况等。 2.渍潜稻田型:由于季节性洪水泛滥及局部地形低洼,排水不良,以及土质粘重,耕作制度不当引起滞水潜育现象,需加以改造的水害性稻田。其主导障碍因素为土壤潜育化、渍涝程度和积水,以及与其相关的包括中地形小地形部位、田间工程配套情况等。 3.盐碱耕地型 :由于耕地可溶性盐含量和碱化度超过限量,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多种盐碱化耕地。其主导障碍因素为土壤盐渍化,以及与其相关的地形条件、地下水临界深度、含盐量、碱化度、pH等。 我国障碍田及其分类 有机碳变化量 (t/ha/yr) Change of SOC 碳投入 C input (t/ha/yr) 投入碳的转化效率(固碳效率) Conversion coefficient 维持投入 Maintain C input 湖南祁阳旱地SOC对有机碳投入的响应关系 土壤固碳效率的影响因素: 水热条件、土壤性质(质地) 土壤固碳效率 年活动积温 (°C) 年降雨量 (mm) 土壤粘粒含量(%) Change of SOC (t/ha/yr) C input (t/ha/yr) Carbon Conversion coefficient Maintaining C input 2.1 t/ha/y 新疆灰漠土SOC对有机碳投入的响应关系 农田SOC维持投入 试验点 起始有机碳 g/kg 最低维持投入 t C/ha 维持SOC 所需增加的有机肥投入 t/ha/yr 鲜猪粪 秸秆 祁阳 8.58 0.8 18 2.3 遂宁 9.22 0.8 16 2.0 武昌 15.91 2.2 23 5.4 南昌 14.85 2.5 26 5.8 望城 19.72 1.4 29 3.6 农田SOC培肥(提升)投入 试 验 点 起始有机 碳 (g/kg) 最低维持投入 (tC/ha) SOC提升10% 预计有机碳 (g/kg) 需投入有机肥 t/ha/yr 鲜猪粪 秸秆 祁阳 8.58 0.8 9.4 33.5 4.2 遂宁 9.22 0.8 10.1 36 3.3 武昌 15.91 2.2 17.5 46 8.2 南昌 14.85 2.5 16.7 48 7.4 望城 19.72 1.4 21.7 60 9 维持耕层土壤有机质的有机物投入量估算: 根据当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化系数、土壤有机质年矿化率确定维持耕层土壤有机质平衡的有机肥用量。举例: (1)土壤原有机质含量:20克/公斤,则耕层上每亩有机质含量为3000公斤 (2)若年矿化率为2%,则年消耗有机质量为60公斤 (3)若有机质的腐殖化系数为0.25 则每亩需加入240公斤有机肥才能达到土壤耕层有机质平衡。 (4)将当地最肥沃的菜园土的有机质含量视为该地土壤有机质的最高含量,确定有机肥用量的上限。 不同区域和物料的相关系数: (1)不用有机物料的腐殖化系数: 绿肥:0.25; 有机粪肥:0.30; 秸秆:0.35 (2)土壤有机质年矿化率:2%-3% 南方取3%,北方取2%较适宜 窦森等,2012 二、秸秆还田技术与效果评价 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流程图 秸秆还田培肥原理 结果:SOC含量增加 土壤养分 和结构 得以改善 秸秆还田培肥原理 SOC是土壤质量指标中唯一最重要的指标 改善 土壤结构 C、N、P 主要来源 酸、碱和有毒物质 良好缓冲剂 SOC是土壤肥力的核心物质 SOC的适当管理是持续农业的核心 北方秸秆还田的主要形式 (山西为例,材料均来自山西土肥站) 秸秆覆盖还田 翻压还田 堆沤还田 过腹还田 (一)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模式 休闲麦田留高茬旋耕覆盖还田 适用于:≥10℃的年有效积温3000℃以上,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