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足少阴肾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药卫生]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从脚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然谷、照海、水泉),沿内踝之后(太溪),分支进入脚跟中(大钟);上向小腿内(复溜,交信;会三阴交),出窝内侧(筑宾、阴谷),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会长强)属于肾、络于膀胱(肓俞、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会关元、中极)。 它直行的脉:从肾向上(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通过肝、膈,进入肺中(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沿着喉咙,夹舌根旁(通廉泉)。它的支脉:从肺出来,络于心,流注于胸中,接手厥阴心包经。 肾脏依现代医学而言,是掌管水份的调节,并具有将体内多余水份和代谢废物由膀胱排出体外的功能;但在中医医学的领域中,肾脏包含着生命的原动力,是生殖力的源泉。因此,和现代医学中的副肾机能很相近。副肾是小型的内分泌器官,是控制人体内脏机能的重要组织。因为其所处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此一机能一旦发生异常,便会引发各种不适的症状。如脸部皮肤带黑,失去光泽。口干舌燥,喉咙重痛。站起身时头晕、食欲减退,特别是心窝处有无力感。下痢、容易疲劳。背、脚内侧冰冷,脚底、脚尖发热,有倦怠感,腰痛、精力衰退。精神衰弱,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肾是健康、生命之源,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衰弱。若出现以上所述症状,请刺激肾经上的穴位,以谋求症状的改善。肾经共有二十七个穴位。俞府   KI27 俞府 Shufu   [释名] 俞,转输;府,会聚。足少阴肾经脉气由此会聚而转输至胸中,故名。   [出处] 《针灸甲乙经》。   [位置] 胸部锁骨下缘,胸正中线(璇玑)旁开2寸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巨骨下,去璇玑傍各二寸陷者中”。   [局部解剖]   肌肉:胸大肌。(深层为肺脏)   神经:锁骨上内侧神经。   血管:胸内动、静脉穿支。   [功效] 利气、平喘。   [主治]   古代记述:咳逆上气、喘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得饮食、咯血。   近人报道:胸膜炎。   [方例]   气喘风痰:俞府、乳根。   [刺灸法] 横刺0.3~0.5寸,不可深刺。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彧中   KI26 彧中 Yuzhong   [释名] 彧,意为文采、茂盛。肺为文郁之府,穴居胸部与肺相关,故名。   [出处] 《针灸甲乙经》。   [位置] 胸部正中线(华盖)旁二寸,第一肋间隙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输府下一寸六分陷者中”;《循经考穴编》:“合华盖旁开二寸”。   [局部解剖]   肌肉:胸大肌、肋间外膜、肋间内肌。(深层为肺脏)。   神经:第一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一肋间神经;皮下有锁骨上内侧神经。   血管:第一肋间动、静脉。   [功效] 利气、平喘。   [主治]   古代记述:咳逆上气、涎出多唾、胸胁支满、呼吸喘悸坐不得安、呕吐不食。   近人报道:胸膜炎、肋软骨炎。   [方例]   咳逆上气、涎出多唾:彧中、石门。   [刺灸法] 横刺0.3~0.5寸,不可深刺。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神藏   KI25 神藏 Shencang   [释名] 神,心神;藏,隐藏。穴近心脏,为心神所藏之处。   [出处] 《针灸甲乙经》。   [位置] 胸部正中线(紫宫)旁2寸,第二肋间隙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彧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循经考穴编》:“合紫宫旁开各二寸”。   [局部解剖]   肌内:胸大肌、肋间外膜、肋间内肌。(深层为肺脏)。   神经: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二肋间神经。   血管:第二肋间动、静脉。   [功效] 宽胸、利气。   [主治]   古代记述:胸满、咳逆、喘不得息、呕吐、烦满、不得饮食。   近人报道:胸膜炎、肋软骨炎、心绞痛。   [方例]   胸满项强:璇玑、神藏。   [刺灸法] 横刺0.3~0.5寸,不可深刺。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灵墟   KI24 灵墟 Lingxu   [释名] 灵,指心;墟,场地。神之封,灵之墟,皆与心脏相关。   [出处] 《针灸甲乙经》。   [位置] 胸部正中线(玉堂)旁二寸,第三肋间隙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者中”;《循经考穴编》:“合玉堂旁开各二寸”。   [局部解剖]   肌肉:胸大肌、肋间外膜、肋间内肌。(深层为肺脏,左侧为心脏)。   神经:第三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三肋间神经。   血管:第三肋间动、静脉。   [功效] 宽胸、利气。   [主治]   古代记述:胸中支满、痛引膺不得息、闷乱、烦满不得卧、咳逆、呕吐、不嗜食。   近人报道:心动过速、乳腺炎、肋软骨炎。   [方例]   肋软骨炎:灵墟、支沟。   [刺灸法] 斜刺或横刺0.3~0.5寸,不可深刺。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