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学]第五章 吸收
吸收的工业背景 在合成氨工厂,合成氨的原料气中含有30%CO2,如何将CO2从原料气中分离? 在焦化厂,焦炉气中含有多种气体,如CO,H2,NH3,苯类等,如何将NH3从焦炉气中分离? 在硫酸厂,硫铁矿经焙烧氧化,可以得到SO3,如何由SO3制造硫酸?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化学工程师提出了一种化工单元操作——吸收。 吸收的工业应用 (1)分离混合气体—最主要的应用 (2)气体净化 例如某厂房空气体中含有有毒有害气体A,不符合环境保护的排放标准,则选用合适溶剂将有害气体吸收,使该厂房空气体达到排放标准。 (3)制备液体产品 例如用水吸收氯化氢气体制备盐酸,用93%硫酸吸收SO3制备硫酸等等。 吸收操作 利用组成混合气体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来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操作。 吸收操作的分类 按有无化学反应,分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例如用NaOH吸收CO2就是化学吸收。 按溶质气体的数目,分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 按有无明显热效应,分等温吸收与非等温吸收。 本章重点讨论的是单组分等温的物理吸收。 工业流程示例 图示为从合成氨原料气中回收CO2的工业流程: 吸收剂的选择 吸收剂应对被分离组分有较大的溶解度 应有较好的选择性 具有较低的蒸汽压以减少挥发损失 化学稳定性高 有较低的粘度,且不易产生泡沫 解吸方便,价廉,无毒,容易再生 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下,溶质气体最大限度溶解于溶剂中的量,即溶解度。 气体溶解示意图 如图所示,NH3溶于水的速率等于NH3逸出水的速率,此时达到动平衡。 动平衡时,水中溶解的氨的量,称为在该温度、压力下的氨在水中的溶解度。 测绘溶解度曲线 若固定温度、压力不变,测得某动平衡下,溶液上方氨的分压为p1,此时溶于水的氨的浓度为x1;再改变浓度为x2,测得上方氨分压为p2;……依次类推,改变氨的浓度为xn,测得溶液上方氨的分压为pn,如图所示。将这n个点,标绘在图上,即得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的溶解度曲线。 测绘示例 例: 已知20℃时,在一个大气压下氨气溶解于水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据此画出的溶解度曲线,横坐标用x(摩尔分率),纵坐标用p*(kPa)。 测绘示例 测绘示例 画出溶解度曲线: 亨利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在液体中的饱和浓度与液面上该气体的平衡分压成正比。它是英国的W.亨利于1803年在实验基础上发现的经验规律。 实验表明,只有当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不很高时该定律才是正确的,此时的气体实际上是稀溶液中的挥发性溶质,气体压力则是溶质的蒸气压。 亨利定律 亨利定律还可表述为:在一定温度下,稀薄溶液中溶质的蒸气分压与溶液浓度成正比: p=Ex式中,p是稀薄溶液中溶质的蒸气分压; x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数; E为亨利常数,其值与温度、压力以及溶质和溶剂的本性有关。 亨利定律的适用范围 只有溶质在气相和液相中的分子状态相同时,亨利定律才能适用。 若溶质分子在溶液中有离解、缔合等,则上式中的x应是指与气相中分子状态相同的那一部分的含量。 在总压力不大时,若多种气体同时溶于同一个液体中,亨利定律可分别适用于其中的任一种气体。 一般来说,溶液越稀,亨利定律愈准确,在x→0时溶质能严格服从定律。 三个系数的概念及量纲 亨利系数的换算 E与m的换算 .....(A) 传质机理 分析化工过程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过程的极限和过程的速率。 吸收过程包括三个步骤: 溶质由气相主体传递到两相界面 溶质在相界面上的溶解 溶质自界面被传递到液相主体 传质机理 无论气相或液相,物质传递的机理包括以下两种: 分子扩散:类似于传热的热传导。混合物中存在温度梯度、压强梯度及浓度梯度都会产生分子扩散。 对流传质:在流动的流体中不仅存在分子扩散,而且流体的宏观流动也将导致物质的传递。 分子扩散及费克定律 分子扩散——流体内某一组分存在浓度差时,则由于分子运动使组分从浓度高处传递至浓度低处,这种现象称为分子扩散。 费克定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物质的扩散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分子扩散速率 分子扩散速率 单向扩散和主体流动 在吸收时,简化地认为气液相界面只允许气相中的溶质A通过而不允许惰性气体B通过,也不允许溶剂S逆向通过 吸收过程中组分A不断被界面液体所吸收,惰性组分B则被界面阻留,故组分B在界面处的浓度高于主体气相,导致组分B的反向扩散流。 组分A被吸收和组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年级数学起步,玩中学不焦虑——2025秋家长培训发言稿.pptx VIP
- 保险学(第五版)课件全套魏华林第0--18章绪论、风险与保险---保险市场监管、附章:社会保险.pptx VIP
- 电力市场的原理、变革与关键问题(41页).pptx VIP
- 《康复评定技术》课件——第五章 言语功能评定技术.ppt VIP
- 电子产品维修技术中职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化妆师理论知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康复评定技术》课件——第三章 心肺功能评定技术.ppt VIP
- 2023年CSP-S组(提高组)初赛真题(文末附答案).pdf VIP
- DB53_T 1097-2022 受污染耕地严格管控技术规范.docx VIP
- 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李四德-锦囊妙计.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