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学研究]传承百年文脉_建设“浙派名校”.ppt

[文学研究]传承百年文脉_建设“浙派名校”.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研究]传承百年文脉_建设“浙派名校”

? YONGKANGZHONGXUE 传承百年文脉,建设“浙派名校” 永康中学 陈子文校长 学校历史 设立于1912年9月的永康县中学校(俗称永康中学堂),为浙江省最早的十二所县立中学之一,首任校长胡子康。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清代光绪十三年(1887年)由《金华文丛》编辑、出版者胡凤丹独资重修的永康试院。 永康县中学校学制四年,第一届学生于民国五年(1916年)毕业。 1923年易名为永康县立初级中学,开始实施新学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永康人民与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样饱受战争苦难。 为了师生安全,复任永中校长的胡子康带领全校师生于1939年暑期将学校搬迁至李店村。 1942年9月再搬迁到后吴村。 1946年春,学校搬回县城原址。 1949年秋,人民政府接管永中。 1950年2月,学校经历统一整编,各方面走上正轨,办学水平迅速得到恢复和提高,这时期的毕业生中涌现了中科院院士颜德岳等杰出人才。 1956年8月,学校增设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校名改称浙江省永康中学。 1975年,学校规模达到历史高峰,永康县委决定将永康中学一分为二,东岳宫分部作为永康一中,本部为永康二中。分离之后,两校都得到了较快发展。 令人遗憾的是永康中学之名被搁置了三十年。 2005年12月31日,永康市人民政府决定搬迁永康二中高中部,在原永中校址以二中初中部为基础恢复永康中学,并公开选聘校长。 2006年8月,浙江省永康中学开始建制运行,陈子文通过竞聘担任校长。 永康中学对内涵发展的追求 第一个阶段 提升教师素质,规范教学行为 (2006.9—2007.8) 2006年9月 提出“教师既要低头教书, 更要抬头看世界”的主张。 大批量引进教师,弥补缺额。 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工作:切实推进“轻负高质”,明确“两严禁、三控制”。 德育工作:实施“三五三”育人工程。 2006年12月 被浙江省教育厅命名为 “百年名校” 2007年3月 永康中学特质教师的基本特征 天行健,厚师德; 肯学习,善学习; 会反思,能总结; 讲合作,求和谐; 个性化,重特色。 第二个阶段 建设高效课堂,创立优质品牌 (2007.9—2009.1) 2007年9月 学校在总结一年来“减负增效”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让‘轻负担高质量’成为我们的不懈追求”的口号。 2007年10月 为了树立学校的品牌形象,提出建设“永康中学方圆特质文化”设想,并申报省级课题,着手展开深层次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2008年3月 学校提出 “争创优质品牌,构建和谐永中”的学年工作思路。明确学校在办学规模基本稳定,办学质量稳步提升之后,要实现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将质量立校、规范管理、特色办学作为今后工作的突出问题来抓。 2008年中考 学校112名学生考取省一级重点中学,368名学生考取各级重点中学,充分展示了“轻负高质”硕果。 2008年9月 学校明确高举“质量立校”大旗,全面推进师德建设、质量提升、和谐校园建设、民主管理建设、团队建设、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师生健康工程、分配制度改革等八项工作的思路。 2008年9月 全面推进“减负增效”实验,在七年级8个班级中开展教改实验,探索 “减负增效”之路。 2008年12月 提出建设“浙派名校”的 办学目标。力争用两个五年的时间将永康中学办成一座具有开放兼容、开拓创新、儒雅大气、经世致用等特征的立足浙江、走向全国的现代学校。 第三个阶段 建设快乐校园,转变育人模式 (2009.2—2009.11 ) 2009年2月 提出建设“快乐校园”主张,让学校成为“教师幸福、学生快乐、家长放心”的地方。 教师的“五爱”:爱自己,爱家庭、爱学生、爱同事、爱学校。 学生的“五爱”:爱生命、爱师长、爱劳动、爱自然、爱集体。 2009年3月 发表《我的“理想国”》的教学随笔,描绘了学校的理想境界。 《我的“理想国”》 师生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形成学校品牌,争取社会、家长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学校信誉,让家长放心、社会放心;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教师品德高尚,知识渊博,讲课生动。整个学校充满和谐快乐,充满人文气息。 2009年10月 发表《抓住教育的“有效期”》 的文章,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行 为要有针对性、实效性。 2009年11月 学校确立“道德、文章、事功”校训,以“大气大行、博学博爱”为办学理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