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王惠敏-药包材微生物检验演示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药包材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回顾;微生物的特点;葡萄球菌 ;菌落单位;包材的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检验;洁净室的启用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在检验开始前,应确保: a.洁净室房间、台面等已清洁消毒 b.洁净室已臭氧灭菌不少于半小时 c.洁净室净化空调系统持续运转不少于1小时,紫外灯已开启 d.洁净室中有压差要求的房间压差达到规定;实验器材、消耗品的准备 a.无菌衣、手套、口罩、试管、瓶子、培养皿、消毒剂配制缸、脱脂棉花球 b.一次性薄膜过滤滤器、微生物检查薄膜过滤仪 c.消毒剂、酒精灯;培养基是微生物试验的基础,直接影响微生物试验结果。培养基的制备是检验的重要一环。;培养基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培养基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75MM滤器;50MM、75MM薄膜过滤器;黑曲霉在75MM膜玫瑰红钠形态;*;供试液的制备:略 过滤:取出三联过滤器,将其固定在集菌仪底座上。在火焰附近打开过滤器的针头,插入供试液瓶中。运行集菌仪调节泵速,一般在150左右 。(供试液过滤前先少量的灭菌水过滤以润湿滤膜) 细菌、霉菌、酵母菌的检验:过滤后取出滤膜(水要滤干,防止菌成片生长),菌面朝上贴于相应的培养基培养。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一张滤膜。 阴性对照试验:提取用水代替供试液同法操作。不得有菌生长。;;4 .控制菌检查 大肠埃希菌(常用,一般内用药包装材料)、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一般外用药包装材料,如聚丙烯药用滴眼剂瓶) 直接将相应培养基加入过滤后的滤筒中培养。 阳性对照试验:同相应控制菌的检查,加入10-100cfu的对照菌,应检出相应控制菌。 阴性对照试验:提取用水代替供试液同法操作,不得有菌生长。;在操作中不应有大幅度或快速的动作; 使用玻璃器皿应轻取轻放; 在火焰上方操作; 带有菌液的吸管等应及时置于盛有5%来苏尔溶液的消毒桶内消毒; 使用完毕后,用消毒液擦拭工作台面,关闭工作电源,重新开启紫外灯照射15min。;培养观察与结果判断;菌落计数 每片滤膜上的菌落数应不超过100个(否则要稀释后过滤)。 若滤膜上无菌数生长,以<1报告菌数。 若两个平板的菌落平均数不小于15,则两个平板的菌落数不能相差1倍或以上(例20,40需重新检验)。;控制菌的判断;大肠埃希菌的鉴定;大肠埃希菌的鉴定;在营养肉汤培养基中经35℃培养18-24h后,呈均匀浑浊生长。 分离培养: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平板上菌落形态金黄色,圆形凸起,边缘整齐,外围有黄色环。 卵黄氯化钠琼脂平板上菌落形态金黄色,圆形凸起,边缘整齐,外围有卵磷脂分解的乳浊圈。 生化反应: 血浆凝固酶试验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分离培养: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培养基 生化反应: 氧化酶试验(+) (培养物呈粉红色渐变为紫红色)      绿脓菌素试验(+) (盐酸溶液呈粉红色);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菌种的相关知识;1、我国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机构;2、国外主要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机构;我国的标准菌种统一由中国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CCCCM)管理,涉及药品微生物检验的菌种由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MCC)提供 美国ATCC、NRRL,荷兰的CBS ; 中国医学菌种保藏中心提供的标准菌株; 美国国家菌种保藏中心提供的标准???株;菌种的采购 菌种的复苏 菌种的传代 菌种的使用 菌种的保藏 菌种的销毁;菌种的采购 向指定的菌种保藏机构购置。 所购菌种均为冷冻干燥菌种。 购入菌种后,应及时移交实验室。实验室菌种 管理人员应仔细核对菌种发放单和冷冻干燥菌种 管标签等各项信息,确认无误后,置4~6℃暂存。 ;菌种的复苏;菌种的复苏;菌种的传代 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菌种的传代 。 美国药典(USP)中规定:“将微生物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并规定“菌种的传代次数(自原始菌种冻干粉起)不得超过5代”。 我国的GMP认证中也如此要求,并且中国药典2005年版药典也已做出“菌种的传代次数(自原始菌种冻干粉起)不得超过5代”这个明确的规定。;常用的传代方法;菌种的传代; ; 平板划线法(streak plate method) ;菌种的使用;菌种的使用;菌种的保藏;菌种的保藏;菌种的保藏;菌种的传代、使用、保藏;菌种的销毁 过期菌种应及时销毁,销毁时应经121℃ 20分钟的生物灭活处理。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