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纪念碑-FengYan.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常的纪念碑-FengYan

124 艺术 日常的“纪念碑” 直到《纪念碑》,封岩似乎找到了他和拍摄对象之间最合适的距离。他想把摄影做得不像 摄影,简单、明确、有力量,如苏珊·桑塔格所说,“愈少修改,愈少明显的技巧,愈稚拙—— 照片就愈有可能变得权威”。 主笔 曾焱 三联生活周刊 2013 年第 1 期 125 本组图片为封岩摄影作品《纪念碑》系列 在 1985 年考取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交流中心。在工作人员最后封存入柜前, 14 幅,它们悬浮在墙面之上,静默而有 之前,封岩在老家西安做过三年图书管 他特别请求打开看了一眼,其实对里面 力量。封岩拍摄的这些物件——除了档 理员。对于那段经历,他记忆最深的是 写了什么他早已经无所谓了,只是想了 案柜,还包含国家博物馆里的黑色皮椅、 单位里那排灰色档案铁柜,为了获取一 却一个悬而未决的疑虑。 会议室里的卡其布面沙发、电扇、衣架、 张考大学的介绍信,他曾多次走进那间 2013 年 4 月,在三影堂 +3 画廊展 书柜等等。它们在几代中国人的记忆中 办公室,看人打开紧闭的柜门,从中取 出的名为《纪念碑》的新作系列里,封岩 都不陌生,而且,无论被置放于办公场 出自己的“命运”来做审视和检阅。几 为记忆中的档案柜拍摄了四张作品:以人 地还是家庭领域,它们都同样和“公共 年前,已经是从美国回来定居了,封岩 物肖像的方式,在封闭空间里,拍摄了一 物件”的概念有关——这种“公共”,既 又再次见到这包档案,这次是他要把档 个灰色档案铁柜的正、侧、半侧和背面。 是功能的、审美的,也是情感的。当这 案从出国前服务的北京某单位转到人才 类似的作品,《纪念碑》系列一共有 些曾处在不同场所中的物品被剥离出来, 三联生活周刊 2013 年第 1 期 126 艺术 封岩摄影作品:《动物园狮虎馆池塘》 《山石》 《角落盆栽》 《权力》系列之《贵宾室》 再逐一放置在单一相同的环境里显影, 封岩说,拍摄地点就在他自己的工作 的唯一一部完整的电影,之后几年,他 公共性和个人性之间隐藏的那条线就浮 室里,白墙,灰地,天光辅以极微小的补 大多在帮人拍 MTV 和广告片。1998 年, 现出来,每一个观看者都在画面中“出 光。摄影有自己的“图像语法”,对于封岩, 他受邀去洛杉矶为吴宇森拍摄一部纪录 现”,在画面中“隐没”。 他个性化的语法来自于对距离的敏感—— 片,片子完成后,他在美国留了下来。 “黑色皮椅”是《纪念碑》系列里最 在拍摄现场,他对趣味中心的框取精微到 他从洛杉矶转到纽约,住进“地下艺术家” 早拍摄完成的一件作品。这是国内公共 毫厘之间,而且他一定是通过挪移拍摄物 聚集最多的东村,房间小到只能放下一 博物馆里最常见的一种用具,直到被淘 来达成而非通过镜头的焦距调整。14幅 张床和一张桌。语言不通,也没有太多 汰出让那天为止,30 多年来有无数参观 作品在一个星期内拍完,每件物品,他都 朋友可以交往,打工之余,他用阅读和 者在它上面坐过。拍摄时,封岩把长形 通过反复观测来调整它和墙体之间的距离 写作来打发时间。他在附近的台北文化 皮椅竖立起来放置,通过这样一个简单 感,找到自己最需要的构成。一旦成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