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诗歌鉴赏2.docVIP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诗歌鉴赏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诗歌鉴赏2.doc

学案 鉴赏诗歌中的语言(一) ——炼 字   学案目标 1.了解鉴赏炼字艺术的常见题型。2.掌握鉴赏炼字艺术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分析方法。 考点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考点样题 1.(2009·山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寄 远 杜 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0·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 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 陆 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 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笋皮。③帙:包书的布套。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探讨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鉴赏诗歌语言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高考题对语言的考查有三个方向:一是对诗歌中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二是对诗歌中关键句的赏析(含义、色彩、情味、效果),三是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重点在第二个。考查角度主要是对词、句含义的理解,对词句的表达作用和效果的赏析,重点考查用词、用语的技巧,即着重考查词或句在整首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古人作诗讲求炼字、炼句,尤其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鉴赏语言,要特别关注动词、形容词。 鉴赏诗(词)人的语言风格综合性强、难度大,在历年高考命题中少有涉及,不是考点、学习重点。 山东卷近五年在语言考点上直接设题仅一次,但诗歌鉴赏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对语言的理解和品读,而且,它将是山东卷的潜在考点。 一、赏诗眼 1.知识梳理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句。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诗眼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辨析鉴赏: (1)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情感的字词。 (2)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高考考“诗眼”,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找出并分析“诗眼”;二是间接分析某字成为全篇关键的理由。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诗眼”有“句中眼”,即一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之说;也有“篇中眼”,即一首诗的精神所在之说。有人说,开头“流落”二字为本篇诗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炼实词 1.炼动词 (1)知识梳理 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典诗歌就是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字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也表现在动词的运用层面,同时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文档评论(0)

mingming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