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实验室样本控制.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安全实验室样本控制

生物安全实验室样本控制 福建省立医院检验科 陈发林 生物安全样本控制 样本的采集 样本的送检 样本的接收 样本的检测 样本的保藏 供应和使用 样本的运输 废弃物处理 样本控制的重要性 国家重要生物资源。 重要战略资源:保障生物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与稳定。 从事研究的基础和条件:传染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以及医学科研和教学事业。 保障各种安全的前提条件: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生物恐怖袭击。 样本控制的要求 充分认识实验室样本的特殊性 强烈的生物安全意识 严格遵守相关的生物安全法规 完善的硬件环境:实验室的设施、设备,个人防护装备 规范的实验室操作技术 样本控制的相关法规 《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人间传播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临床实验室设计指南》 《福建省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福建省卫生厅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备案管理办法》 采集样本的种类 血液 鼻咽分泌液、鼻咽拭子、鼻咽洗液 痰液、气管抽取物 粪便 脑脊液 疱疹内容物 活检组织或尸检组织等 采集样本的要求 早 快 近(离病变部位近) 多 净(避免交叉污染) 要注意包装要求 采集后尽量就地检测 采集样本的条件 设备:与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个人防护用品、防护材料、器材和防护设施等)。 人员: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措施:能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 技术手段: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 全程记录: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 。 采集样本的容器 材料:玻璃或塑料 质地:坚固、不渗漏(加盖) 标签:必要的信息 申请单:分开存放(防水袋子) 采集样本的规范 样本的送检 第二层容器包裹 样本容器的支架,使样本直立 耐高压、抵抗化学消毒剂的腐蚀 定期清除污染 封口处有衬圈,防渗漏 目的:防止发生意外渗漏或溢出而威胁操作者的安全 样本的接收 大规模要有专用房间或区域 样本签收的程序 样本接收的标准和记录 样本拒收的标准和记录 样本的接收 需在BSL-2操作的样本或未知感性材料: 在专用房间或区域接收 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外包装 穿防水的防护服 戴生物安全专用口罩、眼罩、手套 样本的接收 需在BSL-3或以上级操作的样本: 具备相应级别的设施、设备、装备 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柜内打开 采取相应级别的防护措施 标本包装的打开 受过防护培训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清楚潜在的健康危害 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 打开前检查容器的外观、标签、送检单 生物安全柜内打开 备有可随时处理泄漏样本的消毒剂 有详细的过程记录和处置方法 样本的检测 菌(毒)种及样本集中保藏的意义 有利于国家加强对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的管理 避免分散保管所可能造成的资源流失和被破坏 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保管不善而造成泄露、危害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 避免了资源重复配置 能最经济、有效的保护菌(毒)种及样本资源 保障菌(毒)种及样本安全的手段 菌(毒)种保藏机构 社会公益事业,运转经费 国外: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ATCC) 国内:中国医学真菌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南京) 中国医学细菌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 中国医学病毒保藏管理中心 (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 保藏管理中心的任务 (一)负责本门类微生物菌种的选择、收集、鉴定、保藏、交换和供应; (二)开展菌种分类、鉴定及保藏管理的研究; (三)组织学术交流和经验交流; (四)办理国内外菌种交换; (五)编制保管的菌种目录。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依据 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 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第一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第三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有关保藏的相关规定 《传染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