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与血液循环(备课素材)-刘世华.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液与血液循环(备课素材)-刘世华

素材一览表 血液的凝集、凝固、沉降 白血病、败血病、血友病、坏血症 彩色血液 白细胞的种类 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 血细胞的发生 比较三种血管 静脉瓣和静脉曲张 心脏结构与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发现 脉搏与血压 输血与血型 血液的凝集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悬浮液,在正常人体的心脏和血管流动过程中,红细胞均匀地分布于血浆中。在一定条件下,悬浮的红细胞集合成团,这种现象叫做凝集。血液凝集是一种血清免疫反应,当含有某一种凝集原的红细胞和抗该凝集原的凝集素相遇时,就会发生血液凝集现象。如在ABO血型系统中,含A凝集原的红细胞与含抗A凝集素的血清相混合时,红细胞就会集合成团,即发生了凝集反应。 血液的凝固 是血液从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的过程。它的最基本的变化是血浆中溶解性的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然后纤维蛋白丝互相交织成网,把血细胞网罗在中间,使血液逐渐变成胶冻样的血块。最后血小板内所含的收缩性蛋白在钙离子作用下,回缩变硬,同时析出血清。 血液凝固是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现已发现参与凝血的因素(称凝血因子)有13种之多。目前认为凝血有如下三个步骤: 血液的沉降 从人体内抽出2~3ml放在量筒或试管里,在血液中加少量抗凝剂(如柠檬酸钠)后,血液不会凝固,但血细胞会缓慢下沉。过了一段时间后,血液主要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为血浆(约占总血量的55%),上下层之间还有薄薄的一层为白细胞。象这种血细胞与血浆的分离叫做沉降。 白血病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为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在全身各脏器(主要在骨髓、脾、肝和淋巴结)广泛、无限制地异常增生,这样异常增生的白细胞不论在受累器官组织中或在血液中均呈数量或质量异常;常伴有进行性贫血和血小板数减少。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发热、出血、肝脾及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 白血病的发病率国内大致在2~4人/10万人口,欧美国家为6~9人/10万人口;是国内十种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率与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血友病 是一组遗传性疾病。包括血友病甲(缺乏凝血因子Ⅷ)、血友病乙(缺乏凝血因于Ⅸ)和血友病丙(缺乏凝血因子Ⅺ)。以血友病甲最多见,其次为血友病乙和血友病丙。血友病甲和血友病乙均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血友病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共同特征是缺乏某种凝血因子而导致凝血机制障碍,凝血时间延长。 患者临床表现为轻微损伤后大量出血不止,也可自发性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为皮下组织、肌肉及关节。典型病例常见关节出血,踝及膝关节最常累及。本病的发病率随种族而异,在美国和北欧各国发病率最高,在我国和日本发病率较低。 坏血病 是由于维生素C不足,胶原蛋白合成障碍,结缔组织形成不良,以致毛细血管管壁不健全,通透性和脆性增加所引起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症状,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最常见的是皮肤和牙龈出血。 败血症 是由各种不同的致病菌侵入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急性全身性感染而导致的疾病。以寒颤、高热及白细胞显著增加等毒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细菌侵入血液后,是否能引起败血症与人体的防御、免疫功能和细菌毒力及数量有关,但主要取决于人体的生理与免疫状况,一般在人体抵抗力减退的情况下发病。 彩色血液 不同种类的动物血液中含不同色素,导致血液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具有输送氧气等功能。 甲壳类。海洋里的甲壳类节肢动物如鲎,血液呈蓝色 贝壳类。海淡水中的贝类如河蚌、舰等,血液呈淡蓝色 软体动物。海洋中的软体动物如海峭、墨鱼等,血液呈绿色 节肢动物。海洋中的节肢动物如虾、蟹等,它们的血液呈青色 鱼贝类。水产动物中的田螺、南极海中的无鳞鱼等,血液呈白色 白细胞的种类 白细胞依细胞质内有无颗粒,分为粒细胞与无粒细胞两大类。粒细胞依其颗粒染色特征不同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细胞又分为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会发展成为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和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当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 由于长时间饮食习惯问题,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同时又没有合理的运动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逐渐增多,掺杂在血液中,使毛细血管堵塞,随着时间的推移,脂类醇类物质容易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血栓容易在血管的拐角处,或者瓶颈处堆积,钙化。同时血栓越来越多,使血管直径缩小。心脏为了保持足够的供血量,就增加血压,造成高血压疾病。如果血压过高,可能导致血管崩裂,于是产生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果由于堵塞供血不足,即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1. 卵黄囊造血期:于人胚第3周生成,约11周消退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