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舌诊 中医诊断
第三章 舌 诊
【教学要求】1.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的表现,异常舌象的表现及其一般临床意义。能够 识别临床常见舌象。 2.熟悉舌的结构,舌诊原理。3.了解舌诊的研究进展。
【学习时数】4 学时
舌诊,又称望舌,它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以诊察了解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中医传统的“四诊”之中,属于望诊的范畴,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
舌诊在中医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诊断价值,是中医有别于西医的诊法之一。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舌象形成的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舌象的临床诊断有了新的拓宽和发展。
舌诊具有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见其雏型,元代有其专著,明清时代得以发展,至温病学派之兴起而日臻完善。
第一节 舌诊概说
一、舌的结构与功能:
舌是由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附着于口腔底部、下颌骨、舌骨,上面称舌背,下面称舌底。
舌的主要功能是辨别滋味,调节声音,搅拌食物,协助吞咽。
舌面覆盖一层半透明的黏膜,黏膜皱折成许多细小突起,称为舌乳头。根据乳头形态不同,分为丝状乳头、蕈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四种。
丝状乳头形如圆锥状乳白色的软刺,高约0.5~2.5mm,呈角化树状。脱落细胞、食物残渣、细菌、黏液等填充其间隙,形成白色苔状物,称为舌苔。
中医认为,舌苔乃胃气熏蒸所形成。
二、舌诊原理:
1.舌与经络相连。 舌与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分别直接或间接联络脏腑。
手少阴心经沿食道,之别系舌本;
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沿咽喉,分别挟舌本、络舌本;
足太阴脾经,连舌根、散舌下。
2. 舌与脏腑功能相关。
①舌为心之苗,心气通于舌,因心主血脉而藏神,故舌体的色泽变化,从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又能反映“心主藏神”的功能。
②舌为脾之外候,舌苔是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适应,故舌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全身营养和代谢的功能,气血的生化状况。
③肾藏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均为津液组成部分,关系着舌体之润燥,反映脾肾的功能。 总之,人体内部的变化,脏腑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盈亏均可反映于舌象的变化。
三、舌体分候脏腑理论
1.脏腑病变反映于舌
面,具有一定的分布
规律。
舌尖部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舌中部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
舌根部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如左图所示。
2.《伤寒指掌·察舌辨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根据临床观察,提示某些脏腑病变在舌象变化上有一定的规律,但并非绝对,因此,还需结合其他症状,加以分析辨别。
四、舌诊的地位
1、舌诊犹如内脏气血的一面镜子特点有:
客观
灵敏
全面
方便
2、舌诊为“二大常规”之一。
正如《临证验舌法》曰:“凡内外杂证,无一不呈其形,著其气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无证可参,脉无可按,而惟到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唯有舌可验。”
五、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舌诊以望诊为主,并可以结合闻诊、问诊等方法。
(一)望诊的体位与伸舌姿势
体位——坐位、卧位均可。
姿势——自然、舒展、暴露。
(二)诊舌的方法
一般规律是:先察舌质,以了解其颜色、形态之变化;继观舌苔,以了解其苔质、苔色的改变。根据需要,可行刮舌与揩舌之法,可借以鉴别舌苔有根、无根,及其是否染苔。
(三)诊舌的注意事项:
1.光线:充足、柔和的自然光最佳。
2.食物或药品的影响:硬食致薄苔,食蛋黄苔亦黄。
3.口腔对舌象的影响:张口呼吸苔必干,镶牙等。
六、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
(一)舌诊的内容:
舌诊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医门棒喝》说:“观舌质可验其正之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邪之寒热浅深”。舌体和舌苔必须综合分析,才能对病情全面了解。
1、舌质(体):颜色、形质、动态、舌下络脉。反映脏腑气血津液的盛衰。
2、舌苔:苔质、苔色。辨病邪的寒热、邪正的消长
3、综合分析。
(二)正常舌象:
1、一般特征 :
(1)舌体:
舌色—淡红鲜明; 舌质—荣润充实
舌形—大小适中; 舌态—柔韧灵活
(2)舌苔:
苔色—隐白透底
苔质—松薄润净
分布—均匀有根,边尖略少
2、正常舌象:
(1)舌质——淡红鲜明,舌质滋润,大小适中,柔软灵活,简称“淡红舌”
(2)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简称“薄白苔”
淡红舌薄白苔
淡红舌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