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教育]2012福建省小学科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
1、创设解放军叔叔在抗洪抢险时搬运沙袋堵截洪流的情境。 2、全班学生分为三组进行传送桶模拟搬运沙袋比赛。 3、学生谈搬运桶时的感受。 4、谈话:搬运桶我们要用力,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用力的事例,这节课我们一起找一找力在哪里。引出课题“力在哪里”。 导入: 分析: 1、导入选材有情景,能调动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又能直接感受到力。 2、导入直截了当,这阶段花时不多,也不宜花太多的时间。 3、通过找用力的事例,感知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网上收集)1.过渡:既然生活中到处都有力,那么这些力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从哪里来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一组图片,想一想这些力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3.交流反馈。 4、问题:那么就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板书)后相互作用产生了推力!那我们再看看拉、提、和压呢?他们是不是都是由于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后相互作用产生了力啊? 1、引导学生谈运桶的不同方法,认识各人用不同的方式对物体进行施力的。 2、学生列举身边用力的事例,并对这些力进行简单的命名,体会力的形式多种多样。 3、谈话:在我们身边就存在着许许多多力的事例。力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体验到力的存在。 4、朗读课文描写力的诗。 5、师续读一段,让学生也像老师一样,续写诗句,体会生活中处处要用到力。 游戏体验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引导学生对力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谈话:究竟力是怎样产生的?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 3、讲解游戏规则,(同学与教师相距一段距离面对面站立,双脚一前一后,双手平举身体保持不动。第一轮:第一次,双手不接触,都不对对方用力,看有什么感觉;第二次,双手不接触,都对对方用力,看有什么感觉。第二轮:第一次,双手相互接触,都不对对方用力;第二次,双手相互接触,其中一人用手推对方;第三次,双手相互接触,两人同时用手推对方。)想一想在游戏过程有什么感觉,发现了什么。 4、游戏,体验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5、交流游戏的体会。 6、谈话:只有与对方相接触并相互作用才能感受到力的存在,也就是说,有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相互接触、相互作用,才能产生力。 游戏目的:感受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且互相作用才能产生力,而不是找力在哪里。 认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形状的影响 1、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1)认识实验探究的材料 (2)明确实验记录单的填写 2、分两个层次引导学生汇报实验探究发现 第一层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物体受力后发生的变化 第二层次: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受力前后的变化发现力会改变物体的位置,改变运动的快慢,改变运动的方向,力对物体的形状有影响。 以上的活动加上后面谈学习的收获和感想,一节课40分钟基本上用完,该课还有以下教学内容: 要让学生学好这些内容,只能另安排课时。如果这部分的内容与前面的内容都在一节课内完成,势必造成教不透,学不好的结果。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知道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总要竖直下落。 3、能对发生的现象进行推理并作出科学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 2、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2、体会到任何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认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教学重点: 1、认识到由于地球的吸引会使物体受到 力——重力,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 产生的。 2、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教学难点: 1、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不管物体处在地球上什么位置,受到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球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认识引力的存在 1、活动体验 2、质疑梳理 3、明晰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三)认识重力的方向 1、游戏活动 2、画单个物体的重力图示 3、画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物体重力的图示 (四)拓展应用 拱形的力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认识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2、知道拱形桥比平桥能承受更大的力。 科学探究 1、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2、通过一步一步的深入探究,讨论分析拱形结构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边分析,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赵州石拱桥承受力 教学重点:拱形桥比平桥能承受更大的力。 教学难点:能根据拱形结构的形变,分析拱形的受力。 教学准备:做拱形的纸、垫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研究平纸的承受力 (三)探究拱形承受力的秘密 1、观测拱形纸的承受力 2、明确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