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等教育]第二章、认识世界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哲学基本问题的回顾; 2、认识论的基本结构:认识的本质、认识的发生、认识的发展、认识的结果、认识的检验。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如何理解认识的本质?这是认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一切认识论都要探讨和回答的问题。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本质上的对立: (1)理论基础的对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论基础不同。 (2)表现形式的对立:由于理论基础不同导致了他们表现形式的对立: 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它把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作为反映论的基本前提,把认识看成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唯心主义认识论是先验论,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柏拉图的“回忆说”。 洛克的“白板说” (3)认识路线的对立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2、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虽然坚持了反映论,但是,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论,它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看成是如同照相和镜子照东西一样的消极被动的反映。 如德谟克利特的“影像说”认为,构成事物的原子群会不断流射出事物的“影像”,“影像”作用于人的感官和心灵,便产生感觉和思想。 洛克的“白板说”把人的心灵视如白纸,在它上面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一切印记、观念都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心灵的结果。 费尔巴哈说,事物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本质,就像空气钻入我们的毛孔、鼻孔一样,挤入人体内,便使人获得认识。因此,意识是一面镜子,直观是生活的原则。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根本缺陷:一是离开社会实践观察认识问题,认为人不需要通过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只要靠感觉器官的直观,就能获得知识;二是离开辩证法观察认识问题。认为认识是一次完成、一成不变的,不了解认识是充满矛盾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破产----认识过程中的调色笔: (1)、思维主体的选择性:白板论的误区—饥饿的人看到的是食品;找工作的人看到的是高薪诚聘; (2)、思维主体的实践目的性:我们教室有多少灯?我们到楼上共经过多少级台阶?人们为什么会听而不闻、熟视无睹? (3)、思维主体的价值模式: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三菱公司的故事。 (4)、思维主体的知识储备---春节晚会的难题---地方方言的问题---地方戏的发展前景。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合理前提的同时,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继承了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立场,强调客观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从而同唯心主义、不可知论根本区别开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还把反映论的原则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指出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知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的意识现象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人是在自觉地、主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反映世界的。人对世界的反映能力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历史地变化发展的。 再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过程中多方面的辩证关系,揭示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充满矛盾的辩证运动过程。 3、认识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并不是客观物质的东西在主体头脑中照镜子般的反映,而是以实践为基础,经过主体头脑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体现了主体的选择性和创造性等特性。 首先,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具有选择性。认识是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的结果,它不仅依赖于客体作用于主体的条件,还依赖主体的结构,受到主体的利益和需要、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以及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两个大炸弹! 前几日某公安分局接到群众举报电话,说在九眼桥下有两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