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工业催化剂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章工业催化剂设计

* 第十章 工业催化剂设计 10.1 工业催化剂设计方法 三个层次 (1)原子分子水平上的设计 (2)介观尺寸上的设计 (3)宏观尺度上的设计 分类 (1)框图程序设计方法 (2)反应类型设计法 (3)计算机辅助设计法 10.1.1 框图程序 1968年 由英国学者W.A.dowden提出。 见图10—2 总体设计程序 由英国学者D.L.Trimm提出。见图10—3 数值触媒学 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学者米田幸夫提出。见图10—4 推荐的催化剂设计框图程序 综合以上几位学者的意见后建议的催化剂设计框图如下 10.1.2 催化剂主要成分设计 方法分类 (1)基于催化理论设计活性组分 键合理论: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晶体/配位场理论 能带理论 (2)基于活化模式或经验规则设计活性组分 10.1.3 催化剂次要成分设计 主要成分催化效果不理想时,可考虑加入次要组分, 一般量很少,但效果却很大 主要有:助催化剂、抑制剂、隔离剂等等 次要组分设计方法分类 (1)对症下药法 烃的异构化催化剂不希望酸性太大导致产物裂化——加碱 (2)机理研究法 弄清机理,精细调节——不容易搞清机理 10.2 催化剂类型设计法 10.2.1 块状金属催化剂 (1)熔融态金属催化剂 (2)骨架金属催化剂 结论: (1)两种不同的制备方法导致不同的亚微观态和宏观结构 (2)只有熔融法才能得到最佳的催化状态 熔融法催化剂的制备主要控制两个方面: (1)组成物料的熔融过程 (2)原子分散体系的精心控制固相化(见图10-7) (2)骨架金属催化剂 20世纪20年代,M.Raney 发明了骨架镍, 后来又有了骨架铜(Ni-Al,Cu-Al合金) 及Co、Pt、Pd的二元合金, 再后来又发展为加入少量Mo、Cr、Zn的三元合金 最常用的仍然是骨架Ni和骨架Cu——加氢反应 优点: 易以活性金属相的形式贮存(负载型需要以氧化态存在) 制备简单、均匀性及重现性好、颗粒易控制 比表面高(Ni可达100m2/g,Cu达30m2/g) 10.2.2 负载金属催化剂 10.2.2.1 金属催化剂活性理论分析 d%特征百分数极重要!通常在40-50%(工业催化剂) 重要的过渡金属d%值列于下表(表10-2) 不同金属加氢活性的顺序如下 RhPdPtNiFeWCrTa 加氢活性与d%的关系见下图(图10-10) 10.2.2.2 活性组分的负载 常用方法:理浸渍法、离子交换法、化学沉淀法等 根据具体反应类型的不同,可以选用活性非均匀分布 10.2.2.3 载体的作用及功能 载体组成能强烈影响金属的活性 金属与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成为SMSI (1)如载体不迁移(高于500℃热处理时) 强相互作用发生在金属粒子与载体间——金属组分在 载体表面上分散开,以环岛状负载(见10-12a) (2)如金属熔点高且载体迁移 强相互作用表现为金属被载体氧化物润湿——金属粒 子被包封(见10-12b) 能够显示SMSI效应的载体氧化物在热处理是都可以被还原 不能显示SMSI效应的载体氧化物在热处理是都不可被还原 所以 载体氧化物可以被部分还原是导致金属粒子被包封、表现出 SMSI效应的必要条件之一 10.3 计算机辅助催化剂设计 催化剂设计的思想来自于于英国人D.A.dowden 计算机辅助催化剂设计的思想来自于日本的米田幸夫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目的 (1)寻求、编排、分析已有的信息 (2)帮助进行必要的计算以提高催化剂的开发速度 目前已有部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催化剂设计的成功实例 但更多情况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忙 10.4 固体催化剂设计新思路 10.4.1 借助酶催化原理于非生物质固体催化材料合成的思路 见图10-14及图10-15 *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