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十三单元《人类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含2014年新题、有解析】(岳麓版).docVIP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十三单元《人类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含2014年新题、有解析】(岳麓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十三单元《人类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含2014年新题、有解析】(岳麓版).doc

第十三单元 滚动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 考点 题号 第十二单元 1、2、3、4、5、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7、8、9 文艺复兴 10、11、12、13 宗教改革 14、15 启蒙运动 16、17、18、19、20 综合 21、2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解析:A 孔子、墨子、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这一变革时期,他们的思想均体现了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缓和社会矛盾的主张,共同的社会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局面。B项有违史实。C、D两项包含在A项之中。 2.(2014石家庄检测)有学者指出:“智者并不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人。”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该观点相悖的是(  ) 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解析:C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在政治方面主张“无为”,与材料中“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相悖。 3.(2013嘉兴模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B 材料大意为人的心灵都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物总有一定的原理,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导致人的认识有局限性,体现了客观存在对人的认识的影响,故B项正确。A、C两项为心学思想,强调主观认识的重要性;D项为理学家共同强调的道德规范。 4.(2013浙江五校联考)中国历史上,由于儒家伦理的影响,累世同居的大家族屡见不鲜,被引为社会的楷模,“义门”二字,便是对他们的褒奖。影响最大的当推婺州(金华府)浦江县的“义门郑氏”,在《宋史》《元史》《明史》中,曾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列传,历经宋元明三朝传诵不息。这种情况反映(  ) ①家族伦理与社会伦理、国家伦理关系密切 ②江南地区家族伦理较北方强烈 ③儒家传统道德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推崇 ④“孝友”“孝义”彰显儒家伦理的核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古代浓厚的宗族伦理观念,且渗透了“孝友”“孝义”等儒学理念,这些观念历经宋元明三朝传诵不息,故①③④均可体现。材料无法体现江南地区家族伦理较北方强烈,排除②。故选C。 5.(2014福州质检)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天下有道,则庶民不议,然则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民之议矣。”下列主张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是(  ) A.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B.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解析:A 材料关键信息是“政教风俗,苟非尽善”“许庶民之议”。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并结合历代制度和政治得失提出众治思想。A项正确。B项批判君主专制,但与“庶民之议”的信息不符;C项提倡长幼有序;D项强调社会责任。 6.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解析:C 市井俗人是指城市市民阶层,其力量壮大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7.以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相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是(  ) A.具有人文意识 B.提倡独立思考 C.关注现实社会 D.评判事物标准 解析:D 智者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评判事物的标准在于个人;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仁”,这是其评判事物的标准,故二者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A、B、C三项是二者的共同点。 8.(2013南京一模)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这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  ) A.反对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蔑视雅典城邦制度和法律权威 C.承认神灵的权威,反对发现“自我” D.反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解析:D 苏格拉底反对研究自然界,但并不反对研究人类社会,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苏格拉底主张发现“自我”,提出了“认识人自己”的观点,C项错误;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过有道德的生活,反对智者追求功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ingming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