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师预测:专题24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版).docVIP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师预测:专题24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师预测:专题24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版).doc

名师预测 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这种“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是(  )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 C.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 D.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 2.春秋战国时期,告子曾与某人辩论人性问题。告子曰:“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不分于东西也。”某人反驳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此人可能是(  ) A.孟子 B.荀子 C.老子 D.孔子 3.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 A.人性本善 B.舍生取义 C.民贵君轻 D.得道者多助 解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关注民生,与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相符合,故答案为C。 答案:C 4.某学者说:“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该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形成了团结自强的精神 B.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 C.推动了韩国的经济建设 D.帮助韩国克服金融危机 解析:题干信息“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反映了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韩国形成了团结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5.商鞅变法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能为这一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的是(  ) A.“节用而爱人” 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C.“天法道,道法自然” D.“为政以德” 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这体现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主张(  ) 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解析:材料大意是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答案为D。 答案:D 8.西汉中期的汉元帝初元二年,“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秋七月,诏曰:‘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阴阳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将何以忧之?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汉元帝下诏罪己的思想因素是(  ) A.墨家思想 B.孟子“性善论” C.道家思想 D.“天人感应”学说 解析:材料中汉元帝认为天降灾祸是警示其统治失策,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异常的天象和自然灾害与统治者的统治失策密切相关,因此答案为D。 答案:D 9.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10.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了迷信,没有多大价值 B.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 D.“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 11.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解析:根据材料中“大富”“大贫”“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可知,董仲舒主张调配社会财富,缩小贫富差距,使社会安定。 答案:D 12.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ingming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