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ppt

小学教育的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ppt

  1. 1、本文档共1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教育的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 (1)目的全面性 (2)对象差异性 (3)任务多样性 2、主观能动性 (1)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2)因材施教 (3)教育机智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 4、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5、劳动的示范性 6、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7、劳动的间接性 四、教师的权力与义务 1、教师享有的权利 (1)教育教学权 (2)科学研究权 (3)管理学生权 (4)薪资休假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学制类型00 代表 特点 优点 局限性 中央集权制 法国 管理采取从上到下的指令领导;学校教育各方面由国家全方位管理监督 学校纳入社会总体规划,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造成全国办学模式单一,脱离地方实际;影响地方办学积极性 地方分权制 美国 教育作为地方性公共事业由学区居民选举出的教育委员会管理 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有利于因地制宜;增加资金来源 缺少统一评价标准;导致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平衡。 中央与地方合作制 英国 日本 中央负责宏观管理;地方负责学校发展;经费共同解决。 力图通过上下的沟通协调确保制度的合理 权力分配总是难以完满解决 三、世界各国教育分类 (一)、根据权力支配主体划分 (二)、根据选拔分层功能划分 1、双轨制(纵向) 代表:产生于18C欧洲,到19C末20世纪初形成(西欧国家为典型代表) 特点:两个平等的、互不相连的双轨学制 评价:学术性一轨培养了高层次人才,但有失公平、平等 2、单轨制(横向) 代表:美国 特点:以普及初等教育为起点,推动中等教育的发展,最终与高等教育相衔接。 评价:较好适应发展。(在普及教育同时如何培养高质量有特色的人才缺乏措施) 3、分支型 代表:前苏联 特点:学制前段单轨,后段双轨(进入中学后开始分科) 评价:上通下达,左右畅通。 学制的发展趋势:双轨——分支——单轨;或阶级性精英主义——平民化平等主义 四、小学教育历史: 产生:殷周时期 西周:周天子在官府建小学 春秋战国:孔子兴私学 隋唐以后:官办小学和私办小学 我国现代学制的确立与发展 1、旧中国的学制(近代学制的沿革) (1)近代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产生于1902年的 《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 (2)1904年,1月是“癸卯学制”; (3)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建立新式学校; (4)1922年国民政府颁布“壬戌学制”,规定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 2、新中国的学制改革与发展 (1)1951年新中国颁布 《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幼(3-7) 初(7-12) 中(12-18) 高(18-23) (2)1958年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五二二”、“五三二” (3)改革开放以后 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3、我国现行学制 (一)我国的学制系统 纵向—— 研究生院 全日制大学 /专门学院、专科学校、业余大学 普通高中 /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 初级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小学/成人初等业余教育) 学前教育 横向— 普通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系统; 学龄期教育系统/成人教育系统; 义务教育系统/非义务教育系统 4、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发展职业教育 (3)坚持内涵发展,稳步发展高等教育 (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五、义务教育 1、定义: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家庭、学校、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2、义务教育的特点: 1)、公益性 2)、统一性 3)、义务性 3、义务教育的意义 第一、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体现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 第三、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1)普及性 (2)基础性 (3)强制性 六、小学教育的目的 1、小学教育的意义与依据 (1)小学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 (2)小学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 (3)小学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 2、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 (1)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特定阶段的社会现实 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 (2)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3)教育理想 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使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课程类型 课程理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八次)(注意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的核心目标、改革的职业理念、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第四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

文档评论(0)

liwenhua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