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复习:科举制度.pptVIP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亲朋共怅登程日,乡里先传下第名 须凿燕然山石,《登科记》里是闲名 不第远归来,妻子色不喜;黄犬恰有情,当门卧摇尾。 枉坐公车行万里,譬如闲看华山来 从历史渊源:汉朝推行的学校制度 隋文帝开始分科取士 隋炀帝设进士科,开始开科取士----考试制度逐渐制度化。 唐朝 科举制度不断完善 考试后不直接授官:礼部---吏部 读书人可以直接自由报考 主考官权力大,能左右考试的录取 宋朝 三项创新: (一)礼部试主考官由皇帝任命 (二)建立殿试制度 所有进士都成为天子门生 三甲 : 赐进士及第 赐进士出身 赐同进士出身 宋代:科目以进士为重,增加殿试,由皇帝亲策,三年一考。 宋朝 强化殿试 严格考试 多年一考(3---5年) 增加录取名额 科考后直接授官 元朝 元初屡议与科举,但不果行。。。。中叶仁宗(1315)颁条制,三年一科。(离元朝亡国仅有53年了)共举行科举考试22次 据分析,一百名进士中,父祖曾祖三代的宦官背景,全无官宦传统的家庭仅占到35% 蒙古人、色目人考试两场,题目较易;汉人、南人考三场,题目较难;会试人数各自75人,录取名额也是各25名 考试程序 三级考试 乡试 秋闱 贡院 举人(孝廉 ) 大挑 会试 春闱 贡士 殿试(廷试) 进士 三甲 连中三元 (四)及第之后 第一甲入翰林院 朝考 翰林院庶吉士 六部主事 知县 宰相一般翰林出身 (二)八股文(时文、制义、举业) 八段:破题 承题 起讲 提比 虚比 中比 后比 大比 四百五十到六百字之间 代圣人立言 束缚思想的文字游戏 明朝 1.进一步形成规范的考试制度。乡试、会试、殿试 清承明制 南北分卷制度 南卷 ( 55%):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应天府、南直隶部分府州 北卷 (35% ):山东、山西、河南、陕西、,顺天府、北直隶大部分地区、辽东 中卷 ( 10%):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南直隶部分府州 考试内容 唐宋以五经为主。兼考诗赋 明清以四书五经为主,到以四书为主 常科(考试科目) 秀才 明经 进士 明字 明法 明算 1、秀才科:最为难考的科目 方略策 2、进士科 时务策 贴经 诗、赋 赋得 中唐以后进士科越来越重视诗赋 3、明经科 贴经 口试大义 时务策 进士科重文章,明经科重记忆背诵能力 三十老明经 , 五十少进士 制科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代出仕不惟科举一途 门荫 军功: 说明(入士途径多样性) 科举制的作用 唐太宗在一次科举考试时,看着参加科举的人如鱼贯而出,笑着说‘天下英雄尽入我彀’ 著名历史学家何中礼先生指出:在唐朝选官制度中,除科举之外,公卿大臣也有权公荐举人,考试成绩好坏,不能作为做官的唯一标准 据历史记载,洪武三十年的会试考试中,入格的51名进士全是南方举人;北方举人攻击主考官舞弊,明太祖亲自阅卷,新钦定了61为进士,全为北方人。 然九品中正之弊,致贵族政治,矫之以科举,而平民与贵族乃得均享政权,是亦未始无关于国家社会之进化。 纠正九品中正制之弊端,平衡士族庶族矛盾 唐朝289年,进士科取士共265次取进士6823人;出生进士的官员占总数的1%-----2% 宋朝百姓中进士入官,前期47.5%-----58.68% 唐初科举考试初行时,仍然不免受门第观念的影响,士族子弟以父兄在朝,交相援引,比较容易入选 士族影响科举考试,士族在政治上仍然占重要地位 在此(科举)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兴味而提高爱国之心,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1.缓和阶级矛盾,培养人民的参政热情和爱国心, 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及国家的统一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古人也曾把金榜题名作为人生四大幸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之一 引导教化作用 根据所学知识再举两例说明其作用 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稳定了封建社会秩序 影响了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 影响社会风气及风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科举制度。。。。征召有才能的人,更好的解决了国家的种种问题,(为中国)提供了有效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经典,但是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数学、政治时事等。(后来科举考试)开始集中于文字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 但是随着西方生气勃勃的入侵,它转而起了阻止中国人做出有效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