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文帝最爱孔融的文辞,每每叹说:“扬雄、班固一流。”招募天下有送上孔融文章的,赏以金帛。孔融所著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共二十五篇。文帝认为脂习有栾布的大节,封为中散大夫。 史官评论说:从前谏大夫郑是有句话说:“山有猛兽,藜藿也没有人敢采。”所以孔父正色立朝,没有人过而致难于其君,晏平仲在朝中,田成子不敢弑齐君而盗其国。至于孔文举的高洁志行与坦率情怀,它完全可以鼓动义气而抵触奸雄之心。所以曹操在世,不敢篡汉,代汉而兴的却是死后的曹丕。严气正性,不过倾覆摧折而已。难道可以委曲求全以贪生吗?严严整整,明光洁白,孔融的品质可与白玉秋霜相比啊! * * * * * * * * * * * * * *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一 划分朗读节奏 1.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两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 2.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通常情况下,文言句子的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相似,都是由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等成分构成。朗读时,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中心词与补语之间要停顿。 例: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晋”是状语,“陶渊明”是主语,“独爱”是谓语,“菊”是宾语,停顿两次。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苟全性命”是动宾结构,“于乱世”是介宾结构,做句子的补语。 3.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慢步走 遇上表示假设的连词,如“若”“使”等;或表示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或句首发语词,如“盖”“夫”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停顿,遇上表转折关系的“而”应在“而”前停顿。 例: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使”表示假设,翻译为“假使”“如果”等。 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故”是总结性词语,翻译为“所以”“因此”等。 例: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盖”是句首发语词,表示解释说明。 例: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而”表示转折,翻译为“可是”“却”等。 4.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需打住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例: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以”,古代是表示两个单音节词:“可”+“以”,意思是“可以凭借(这一点)”;而现代汉语表示一个词,“允许”的意思。 例:其一/犬坐于前。(《狼》) “犬”名词做状语,翻译为“像狗一样”。 古代汉语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等的词语,我们要加以分辨,在这些专有名词的中间是绝不能停顿的。 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滕子京”和“巴陵郡”都是专有名词,中间是绝不能停顿的。 5.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6.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古代汉语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处停顿准没错;有些语气词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或舒缓语气,在这个词的后面停顿合情合理。 例: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和“三”后面省略了“鼓”字。 例:余闻之也/久矣。(《伤仲永》) 语气词“也”表示提示,让读者换一口气来读。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结构助词,表示舒缓语气。 知识点二 理解词语意思 1.依据语境确认词义 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延伸出来的,往往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意思。如“朝”读“zhāo”,义为早晨,名词,“朝服衣冠”,是本义。因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是在早晨,读“cháo”,引申为“朝拜”,动词。如:“皆朝于齐”的“朝”就是指“朝拜”,进一步引申为大臣朝拜皇帝的地方,即“朝廷”,如:“于是入朝见威王”。对于这些词语的理解,要根据具体语境确认,不能断章取义。 2.熟记通假字 音同音近是通假字的主要特征,如“反”通“返”,“知”通“智”,“莫”通“暮”,“益”通“溢”,“惠”通“慧”。 3.辨识古今异义词 (1)词义扩大。 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等。 (2)词义缩小。 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现在专指“妻子的配偶”。有的词义义项减少了,如“劝”,古代有“鼓励”“劝说”之意,如今只有“劝说”之义;“让”在文言文中既可以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只表示前义了。 (3)词义转移。 “币”古代指礼物,现代指“钱”;“假”古代是“借”的意思,今义与“真”相对;“慢”古代是“怠慢”之义,今义与“快”相对。 4.了解词类活用规律 (4)词义的强化弱化。 如“恨”,最初只是“怨恨、遗憾”之义,现在成了“仇恨”之义,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教材梳理第26课时 新型材料的研制.ppt
-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教材梳理第27课时 环境污染的防治(共20张).ppt
-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干燥剂.ppt
-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专题(共24张).ppt
-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水.ppt
-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推断题专题复习(共10张).ppt
-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四 实验的设计、评价与探究.doc
-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坐标曲线类专题(共14张).ppt
- 2018年中考化学预测试卷(二)(含答案).doc
- 2018年中考化学预测试卷(三)(含答案).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