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政史地]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政史地]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拓展历史思维 实现了思想由愚昧封闭到学习西方技术的转变 实现了学习西方技术从思想到实践的转变 实现了学习西方由“器物”到“制度”的思想突破 实现了学习西方制度由“思想”到“实践”的突破 康有为 李鸿章 郑观应 林则徐 探究 林则徐 李鸿章 郑观应 康有为 1、这些转变与突破的分别对应的是谁? ●内容:由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 ●活动:从理论主张到付诸实践 拓展历史思维 探究二 2、上表中两次转变和第二次突破分别与哪次侵华战争密切相关? 第一次转变林则徐(思想转变) 第二次转变李鸿章 (思想到实践转变) 第二次突破康有为 (学制度从思想到实践的突破)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呈现的特点: ●内容:由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 (层次性、渐进性、连续性) ●活动:从理论主张到付诸实践 ●背景: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 共同主题: 向学习西方,救亡图存 派别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历史影响 地主阶级 抵抗派 洋务派 维新派 先驱者的足迹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小结 林则徐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 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开启中国的近代化 郑观应、王韬 发展工商业 实行君主立宪 兴办学校 早期维新派 为百日维新奠定理论基础 康有为、梁启超 伸民权 设议院 变法图存 是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课堂检测 1、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新弊端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世界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 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新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A. 讲究训诂考据 B. 提倡“经世致用” C. 主张重新认识世界 D. 力主变革“祖宗之法” 3、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 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 5 LOGO 由NordriDesign?提供 LOGO Page ? * Page ? * LOGO Page ? * 少 年 中 国 说 1840年(鸦片战争后)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 20世纪初 (五四新文化运动) 1949年(新中国成立) 器物(科技) 制度(经政) 思想文化 学西方—资本主义 学苏俄—社会主义 向世界学习 课程标准: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预习提纲 1、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其著作有哪些? 2、魏源的代表作和思想是什么? 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4、维新思想兴起的背景有哪些? 5、康、梁、严的维新变法思想有哪些?具有什么特点? 6、维新变法思想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派别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历史影响 早期维新派 维新派 先驱者的足迹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探究1: 林则徐 魏源 地主阶级 抵抗派 洋务派 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 郑观应、王韬 康有为、梁启超 第一篇章 嬗变篇 西学东渐 师夷制夷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什么是西学东渐? 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科技文化思想的传入。 利 玛 窦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 1、含义 师夷制夷: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以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2、背景 A 晚清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B 西方资本主义崛起——侵略扩张 中国惨败——惊醒志士(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3、代表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林则徐 魏 源 (地主阶级抵抗派) 材料一 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材料二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