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第19章 货币政策的实施:战略和策略
第 19章
货币政策的实施:战略和策略; ;19.1 货币目标制
在货币目标制(monetary targeting)战略的实现过程中,中央银行一般会宣布其将要实现货币供应量每年以一个确定的数值(即目标)增长。比如M1以5%的速度增长或者M2以6%的速度增长。
19.1.1 美国、日本和德国的货币目标制
美国
1975年,联邦储备理事会开始公开宣布货币供应量增长的目标。
1979年10月,联邦储备体系将重点转向非借入准备金以及对于货币总量进行控制,而减少了对于联邦基金利率的重视程度。
1993年7月,格林斯潘在国会公开声明,联邦储备体系将不再使用任何货币总量目标作为货币政策执行的导向。
;日本
1978年,日本银行开始在每个季度之初公布对于M2+CDs“预测”结果。
1978~1987年间,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绩效明显优于联邦储备体系。
日本银行在1989年转向紧缩的货币政策,旨在减缓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随后就导致了土地和股票价格急剧下降以及泡沫经济的破灭。结果经历了10年的低迷的状态—“失去的十年”。;德国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德国和瑞士实行了货币目标制,并且持续了20年。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策略
德国的货币目标制在实现低通货膨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即使货币目标制允许在短期内出现大幅度偏离其目标值的情况,但是在长期内,货币目标制仍然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尽管其货币政策目标经常未能实现,但是有理认为货币目标制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这种制度明确地表述了货币政策的目标内容,而且其促使中央银行就货币政策战略问题与公众之间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从而提高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中央银行的负责程度。
;19.1.2 货币目标制的优缺点
;19.2 通货膨胀目标制
;新西兰
第一个采用通货膨胀制的国家;
1989年通过的《新西兰储备银行法》要求新西兰储备银行将物价稳定确立为其唯一目标;
;加拿大
1991年2月26日,加拿大银行行长和财政部长联合宣布,正式确立了通货膨胀制。
;英国
1992年10月,英国开始把通货膨胀目标作为其名义锚,英格兰银行开始发布《通货膨胀报告》。;图19-1 新西兰、加拿大与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和通货膨胀目标,1980~2008年;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缺点
;19.3 带有隐性名义锚的货币政策
联邦储备体系实施的货币政策策略涉及隐性而非显性的名义锚;此外,它还涉及一种预测行为,也就是通过广泛分析大量的信息来监测未来通货膨胀的迹象和信号;另外,它还采用“先发制人”的货币策略来抵御通货膨胀的威胁。
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长期滞后的,这意味着货币政策不能等到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后才做出反应,它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先发制人的作用。
在格林斯潘领导下的联邦体系,成功地实行了先发制人的货币政策—“直接行动”政策。;“直接行动”方式的优缺点
;表19-1 不同货币政策策略的优缺点;19.4 策略:政策工具的选择
政策工具(policy instruments)是一种能够对中央银行工具做出反应并且能够表明货币政策立场(宽松或紧缩)的变量。;图19-3 将非借入准备金作为政策工具目标的结果;图19-3是准备金市场的供给需求图。尽管中央银行期望准备金曲线位于图中Rd*的位置,但是实际上它却在Rd和Rd*之间移动,原因在于存款的意外波动(从而导致法定准备金变动)以及银行改变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意愿。如果中央银行的非借入准备金目标为NBR*(比方说,其货币供给的目标增长率是4%),那么它会预期联邦基金利率为i*ff。然而,如图中所示,准备金需求曲线波动会导致联邦基金利率在i’ff和i’’ff之间波动。因此,追求总量指标意味着会发生利率波动。
;图19-4 将联邦基金利率作为政策工具目标的结果;从供求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利率和准备金(货币)总量工具总是不相容的。
19.4.1 选择政策工具的标准;19.4.2 策略:泰勒规则
泰勒规则指出,联邦基金利率应该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一个“均衡”的实际联邦基金利率再加上两个缺口的加权平均值:
(1)通货膨胀缺口,当前通货膨胀率减去目标通货膨胀率,(2)产出缺口,实际GDP与潜在充分就业水平下的潜在GDP估计值之间的百分比偏差。这个规则可以写成:
泰勒假定均衡的实际联邦基金利率为2%,适当的目标通货膨胀率也是2%,通货膨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权重都是1/2。
假定通货膨胀率为3%,则联邦基金利率水平应设定在多少?;泰勒原理(Taylor principle):货币当局应该将名义利率提升至高于通货膨胀率的升高幅度的水平。
泰勒规则中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和产出缺口可能意味着,联邦储备体系不但需要将通货膨胀水平置于可控范围之内,而且应该减小产出围绕其潜在水平出现的周期性波动幅度,同时关注通货膨胀和产出波动。
对泰勒规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