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区农村城市化和谐发展的模式研究.doc

城市边缘区农村城市化和谐发展的模式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边缘区农村城市化和谐发展的模式研究

城市边缘区农村城市化和谐发展的模式研究——以佛山市顺德区马岗片区为例 点击数: 5937 【字体:小 大】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接收回传   ??? 1 引言 ??? 1.1 城市边缘区农村城市化的概念   农村城市化是以从事农业为主、居住较为分散的农村或乡村,向以从事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居民相对集中的城镇或城市转变的过程。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城市地域以经济和人口集聚而呈现的扩展型城市化,即由城市对农村的吸引力产生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二是农村地域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劳动力转化和小城镇建设而呈现的集聚型城市化,即由农村自身经济发展产生的“自下而上”的城市化。   城市边缘区是位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以土地的城市和乡村利用方式相混合为典型特征,人口和社会特征具有城乡过渡性质的一个独特地域,它常常同时受到两种城市化作用力的影响,是城市化首当其冲的前沿阵地。 ??? 1.2 两种作用力下的农村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2.1 扩展型城市化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城市扩张占用包括农田的大量土地,通常通过“征地拆迁—补偿—重新安置”并辅以自上而下的“村改居”,从分散、混杂、设施不足、居住环境差的传统农村聚落,转变为有序、设施完善、环境宜人的城市社区,有原址重建和异地重建等不同方式。这些方式对促进城乡一体化、改善人居环境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单一目标的做法往往无法提供村民可持续的收入来源和社会保障,无法彻底改变现有的集体经济体制,无法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因而很难真正实现农村人到城市人的转变和农村到现代城市社区的转变;更很少考虑到外来人口的就业、居住以及与当地人的冲突等问题。   1987年至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共2.26万km2,多数研究者估计,至少3400万农民因此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而广东省仅2004年全省建设占用耕地80.8km2,以人均耕地为580m2计算,将造成近14万农民失去土地。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征地导致农民生活水平下降的现象相当普遍,2942户里年人均纯收入下降的有1353户,约占46%。征地安置的劳动力在就业方面也明显处于劣势地位,截至2001年底,北京近郊因土地被征用而造成的“农转非”人员共计20.5万人,而获得就业安置的只有5.3万人,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46.49%。 ??? 1.2.2 集聚型城市化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集聚型农村城市化以乡镇企业和劳动力转移为主要作用力,部分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常出现非农产业发展迅速但农村土地及行政等管理体制导致城镇化严重滞后的半城市化现象,其暴露出来的问题已成为城乡矛盾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顺德出现了明显的“滞后城市化”现象,到200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例达到55%,而非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仅为33.3%。从土地利用来看,利用方式粗放,耕地数量减少过快,土地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小城镇发展无序化;从产业来看,乡村工业化布局分散,缺乏规模效应,效率较低;从人口和劳动力看,出现离农人口“两栖”化,产业转移和地域转移不统一的情况。另外外来人口社会地位低下,对流入地区和单位没有认同感、归宿感,缺乏主人公意识,就业与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工存在歧视等。 ??? 1.2.3 改进农村城市化机制的探索及评价   没有协调好各利益主体的矛盾和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而城市化机制和农村管理体制与城市化要求不适应是造成这种协调不成功的直接原因。一些学者提出了对其改进或创新的意见,比如明确政府监督引导的职能,加强规划,重视地方特色,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提倡土地集约利用和产业集中化;进一步放开户籍制度和农民进城门槛;重视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提高补偿标准;提倡集体土地有偿使用、宅基地自由流转或合作开发等。   学术研究和地方政府的实践在农村城市化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通常提出的原则建议宏观抽象的较多,而缺乏具体可行的措施;重视物质空间改造的多,而忽略内在的社会经济关系;从征地、就业、保障、集体土地流转等某一方面探讨问题的居多,而缺乏把这些问题整合思考寻找解决途径的视角;另外,考虑当地人利益的居多,而很少探讨外来人口的权益保障及其与当地社区的融合。   只有各利益主体和谐共生、社会公平与经济持续的城市化机制,才能有效保障边缘区宝贵的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使其负载的文化、生态价值得到维护和提升,并使失地农民真正得到妥善安置,才能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和谐发展。 ??? 1.3 研究对象和目的   城市边缘区,尤其在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扩展和农村集聚带来的问题并存,作为城市化的前沿地带,研究其农村城市化和谐发展的模式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