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等教育]化工安全:总论
1、素质目标: (1)树立安全第一,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2)建立预防为主,严守规程,谨慎小心,协作沟通的管理意识。 2、能力目标: (1)能针对生产岗位,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方案。 (2)能对现场事故及时正确处理,并能进行调查、分析、写出事故分析报告。 (3)能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对岗位生产装备(装置)提出技术改造方案。 3、知识目标: (1)了解化工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形式,熟悉劳动保护相关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2)掌握相关安全事故产生与防止的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是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每一个任务有明确的能力要求,学生作品具有可展示性。 教学中,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学生的身份要根据项目任务要求进行模拟,如项目组长、检验员、维修员、车间主任等。项目任务由上一堂课布置,学生分组在课外时间通过任务分工、资料查询、讨论分析、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模拟、任务总结等,形成完整的报告。 * 化工生产安全技术 专业 机械工程系装备与机电教研室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的12.3事故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化工毒气泄漏事故。其死亡损失之惨重,震惊全世界,令人触目惊心。 1.事故概况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联邦首府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农药厂发生毒气泄漏事故。有近40吨剧毒的甲基异氰酸酯(MIC)及其反应物在2h内冲向天空,顺着7.4km/h的西北风向东南方向飘荡,覆盖了相当部分市区(约64.7km2)。 在短短的几天内死亡2500余人,有20多万人受伤需要治疗。据统计本次事故共死亡3500多人。孕妇流产、胎儿畸形、肺功能受损的受害者不计其数。这次事故经济损失高达近百亿元,震惊整个世界。 2.MIC的物理性质 MIC是无色、易挥发、易燃烧的液体,相对分子质量为57,沸点为39.1℃,20℃时的蒸气压为46.4kPa,蒸气密度比空气的重1倍。它是生产氨基甲酸酯农药西维因的主要原料。 接触它的容器需用304号不锈钢和衬玻璃材料制成。输送管道需用不锈钢或衬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容器体积要大,盛装MIC量只容许占容积的一半。大量贮存时应使温度保持在0.5℃左右。 3.事故原因 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该厂MIC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设备、人员素质、安全管理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1)事故直接原因 610号贮罐进入大量的水(残留物实验分析表明进入了450~900kg水)和产品中氯仿含量过高(标准要求不大于0.5%,而实际发生事故时高达12%~16%)。12月2日当用氮气将MIC从610号贮罐传送至反应罐时没有成功,部门负责人命令1人对管道进行清洗。 按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应把清洗的管道和系统隔开,在阀门附近插上盲板,但实际作业时并没有盲板。水进入610号贮罐后与MIC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和热量。这类反应在20℃时进行缓慢,但因为热量累积,加之氯仿及光气提供的离子起催化作用,加速水和MIC之间反应; 而且氯离子腐蚀管道(新安装的安全阀排放管不是不锈钢而是普通钢),使其中含铁离子等催化MIC发生聚合反应也产生大量的热,加速水与MIC之间反应。使MIC蒸发加剧,蒸气压上升,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使压力上升。故这类异常反应到后来愈来愈烈,导致罐内压力直线上升,温度急骤增高,造成泄漏事故发生。 据推测事故当时罐内压力至少达到10MPa,温度至少达到200℃。 (2)间接原因 ①厂址选择不当。建厂时未严格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没有足够的卫生隔离带。建厂时,像磁石般的吸引着失业者和贫穷者来到这里。 先后在工厂周围搭起棚房安家,与工厂仅一街之隔,形成了霍拉和贾拉喀什两个贫民聚居的小镇,而政府考虑到饥民的生计而容忍了这种危险的聚民。结果在这次悲惨的事故中,两个小镇在工厂下风侧,故两镇居民死伤最多,受害最重。 ②当局和工厂对MIC的毒害作用缺乏认识。发生重大的泄漏事故后,根本没有应急救援和疏散计划。事故当夜,市长(原外科医生)打电话问工厂毒气的性质,回答是气体没有什么毒性,只不过会使人流泪。 一些市民打电话给当局问发生了什么事,回答是搞不清楚,并劝说居民,对任何事故的最好办法是呆在家里不要动。结果是不少人在家中活活被毒气熏死。在整个事故过程中,通讯系统对维持秩序和组织疏散方面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农药厂的阿瓦伊亚医生说:“公司想努力发出一个及时的劝告,但被糟糕的通讯所阻断。在发生毒气泄漏的当日早晨,我花了两个小时试图通过电话通知
文档评论(0)